2019 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_ 最新版 考点:“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 上》。 ◆考点:教育的概念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 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 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 体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 生存需要。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 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 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教育的起源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上帝或 天)所创造的宗教生物起源说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 理起源说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 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巧记:“本 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无等级性(阶级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教育 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 紧密集合 ◆考点: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学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国夏、 商、西周庠序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外国古印度 古儒《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文字、书写、 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军事体育尚武雅典政治、哲 学、文学艺术、体操等崇文封建社会学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国春秋 战国私学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百家争鸣汉代官学私学“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察举制征辟制隋唐六学二馆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科举 制宋以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 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在 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只是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科书的 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 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考点: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泰勒【以目标为中心】以目标为 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因素。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美)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 实际的结果”上来。()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 非预期的结果。 ()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更应该 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CIPP 评价模式 CES 评价模式 ◆考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基本理 念:三维目标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 观、校本发展观。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 的发展”。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 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 以分科课程为主实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性质: 普及型:面向每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基础性:课程内容和要求 应该是基础性的发展性:课程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 不同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 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 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 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观)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 设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 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 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城强 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师教学观的 转变)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 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 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 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 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 校)第三章中学教学很可能考察是考德育专题九教学概述 ◆考点:教学的内涵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中心工作。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 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 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不仅可通过教学实现教学是智 育的途径之一。 ◆考点:教学任务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势教育(世纪)代表人 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能力轻知识)理论 基础: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世纪末和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斯宾塞主张: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重知识轻能力)理论基础:联 想主义心理学 ◆考点: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首要任务)。(其他略)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 的个性发展。 ◆考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 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 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 坚持以教学为主。 专题十教学过程 ◆考点: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有关教学过程 的理论中国孔子: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 闻、见、知、行。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朱熹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 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西方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 断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发展成五阶段:分析、综 合、系统、方法(席勒)预备、联合、总括、应用(莱茵)。杜威: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考点: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 程表现在: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引导性简捷性) ◆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学生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 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 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 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 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 条件: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 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培 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 体相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能动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传授知识与思 想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 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一种倾向是 脱离知识传授另搞一套的教育 ◆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 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考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教好课的前提(二)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四)课外辅 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考点: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 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乡土教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科 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循序渐进教学 原则顺序性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阶段性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个 别差异性.直观性教学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巩固 性教学原则著作教育思想《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 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学不躐等。”循序渐进原则“杂施而不孙则 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性原则 ◆考点:教学方法 含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兰本达(美)纲要图式教 学法沙塔洛夫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洛扎诺夫激发潜力无意识非 指导教学法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发现法布鲁纳以 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维度内容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 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 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以情感陶冶为主欣 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考点:教学组织形式分类:个别指导、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 式)。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 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 种组织形式。特点:班、课、时。 产生发展: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年京师同文馆(现北京大学)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 因材施教 ◆考点:教学评价概念:是指以教学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最新版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2-12-04 10:35: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