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56 个民族风俗习惯大全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 县。其余分布在盈江、龙陵等县。人口 27708 人(1990 年第四次人口 普查)。1950 年,阿昌族人民获解放。1952 年在陇川县户撒地区成 立了阿昌族自治县(区级),1953 年、1954 年又先后在潞西县江东 区高粳田乡、梁河县遮岛区的丙介乡和关璋乡成立了三新阿昌族民族 乡。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 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过去曾号称“水 稻之王”。数百年来,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 世。 阿昌族主要节日有会街节、窝罗节、泼水节等。阿昌族禁止在正 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 入院内。 2.景颇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 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 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 "、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 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过去没有自己 的文字,2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节日、 祭、礼仪食俗 景颇族过去信仰鬼灵,最大的活动是“目瑙纵歌”,即景 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举行, 为期2—3天。每次“目瑙”都要杀牛祭祀,然后牛肉大家分食,并伴 以歌舞活动,参加者多时成千上万。此外还要祭“能尚”宸庙,祭“能 尚”每年两次。一次在春播,祭品比较隆重,届时要杀牛、猪、鸡等, 以庆贺丰收。景颇也过“吃新谷”节,“吃新谷”都选在农历八月的一个 龙日,届时把新谷炒干、舂成米,与老米合在一起做饭,以喻老米、 新米接续不断。吃新饭时,要把好吃的饭菜和酒洒到地里一部分,献 给地鬼,然后全家共餐。 3.白族 有人口 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 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 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 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 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 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 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 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 制酒时常用 40 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 为传统佳酿。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 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 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 杯。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 70 厘米高木柱支撑 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 1.5 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 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角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 加热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铺上 作为烘烤食物用。 4.保安族 有人口 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 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 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 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 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 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 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 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 作“保安刀”。 5.藏族 有人口 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 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 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 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 13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 95%。藏族是中 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 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 三角架为灶。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其他地区的藏族 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 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 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6.达斡尔族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 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有 121357 人。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和新疆塔城等地。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主要礼仪以敬老、互助和好客为佳风。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 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 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部 份。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持,若是贵客 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7.朝鲜族 有 1920597 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 鲜族的先民, 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 的一批,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关 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尔泰语 系。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 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朝 鲜族忌讳人称“鲜族”;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 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 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 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 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 也用敬语;吃饭要先给老人盛,并为其摆单桌,待老人举匙就餐了, 全家才开始吃饭。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已吃 完;每当迎接“八?一五”老人节和“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要为老人和儿 童们多办实事,比平时更加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婚丧、佳节期间不 杀狗、不食狗肉。 8.拉祜族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源于古代氐羌系统。清代文献中被称 为"倮黑"。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 一个狩猎民族。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 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 语支。大多数人通汉 语和傣语。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 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后来,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 文字,推广使用。 正月初一这一天,任何人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男 女客人,即使是夫妇,借宿时也不能同住一室;不许打骂狗,禁止杀 狗,忌食狗肉。 9.高山族 现有人口 40 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 3000 多人,散居 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 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 度尼西亚语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 文。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 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10.黎族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 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县。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 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黎族由古 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历史上黎族 有"(亻孝)"、"杞"、"本地"、"美孚"和 "赛"自称。在宋代以后,黎族 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 有本民族文字 ,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黎族 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 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平常忌讳别 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11.哈尼族 现有人口 1253952 人。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 中间地带。哈尼族自称很多,有“哈尼”、“卡多”、“(亻爱)尼”、“豪 尼”、“碧约”、“布都”、“白宏”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 世纪 50 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 哈尼族信仰多 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此外,与 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 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 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 月)、 “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 两个小节日。 12.哈萨克族 有人口 1111718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 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 青海等部分地区。哈萨克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的“乌孙”。“哈萨 克”这一族称最早见于 15 世纪中叶,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 语的一些游牧部落。“哈萨克”这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据民间传说, 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 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 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忌讳当面 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晚 辈不能当着长辈喝酒、吸烟,也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不准坐在装有 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交谈和吃饭时, 忌擤鼻涕、挖鼻孔、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 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背后说 人坏话和对朋友不忠实;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 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13.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
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大全
生活休闲 >
其它 >
其它 >
文档预览
23 页
0 下载
18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2-12-16 21:02: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