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全部必考题答案及解析 1、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分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 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 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 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 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 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解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诗中“窈 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 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 服”。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谓“兴”, 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 现手法。《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 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 , 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 , 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 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 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 上的物 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参考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 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 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 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 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 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答案: (1).D (2).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4).“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 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 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① 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②从“疑无路” 到“又一村”的欣喜之情。③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 “炼 字”示例一:“重”“复”二字相近,突出了山西村山和水的曲折幽 深;“暗”“明”二字相对,则突出了柳树的茂盛和花草的娇艳。炼 字 ” 示 例 二 :“ 疑 无 路 ” 的 “ 疑 ” 字 表 明 路 疑 无 而 实 有 , 是 虚 写 ; “又一村”的“又”字表明在山环水复之下村村相连,是实写。 “疑无路”和“又一村”相对,虚实相生,作者的心情也由迷茫变 为喜悦。“哲理”示例:这两句诗在描绘山西村山环水复、柳暗花明 的美景的同时蕴含哲理,表明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豁然开朗, 迎来希望。 (3).D (4).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1 分) (5). 面对困境时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事情有了转机时 (1 分) (6).C(A 中“箫鼓追随”体现不出村民的热情好客;B 中对 “闲”字理解不当,整句应有“能不时”造访之意;D 中不是入山 采药,而是有归隐之意。) (7).① 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③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答案: (1).B (2).本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 , 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 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 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 壮怀 (3).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 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 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 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 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 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 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 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是借景(物)抒情。落红,本 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 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 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 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自古以 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 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5).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 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 哀。 (6).示例:赞扬那些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为正义事业献身 的人。 (7).文天祥 (8).① D ②示例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 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 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 表现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取”“照”两字,铿锵 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9). ①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 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 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 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 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 流逝的淡淡哀愁。 (11).B D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夜洛 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 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 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 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 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 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 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 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 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 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 切。 答案: (1).《折杨柳》曲调 折柳送别 (2).“散”是飘散、飞散的意思,一个“散”字让笛声有 了可视可触的形象,使笛声随着春风悄 悄地在洛城的夜空飘荡而无所不在。 《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 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 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 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5.阅读下面秋瑾《满江红》和《约客》完成下列问题。 解析:词有豪放与婉约两类风格,“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徒思浙”两句气势恢宏,为豪放语,可判定为豪放词。上片 “苦将依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表达了词人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 心情。下片“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写出词人虽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反映了词人在参加革命前的担心和忧 虑。 提示《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 一首词。该词作于 1903 年。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词 人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曲折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在参加 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 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 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 “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后 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 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诗歌采用写景寄情 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 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析“青衫湿”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 湿”一句,暗示眼泪打湿了衣服,表达了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难 觅知音的失意,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担心和忧 虑。 答案: (1).D(这首词不是以怀旧、写景为主,是首言志诗。) (2).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 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①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 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 时节”。 ③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 闪亮的小花。 (4).初夏 (5). 闲敲棋子落灯花。 (6). 四面楚歌、女子 解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项羽“四面楚歌”这一典故, 表明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束缚。“蛾眉”是美女的代称,在这里指 女子。 (7).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 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 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8).(3 分)“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 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亮,是高音部。 “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了 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以声衬静,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 孤寂。(1 分) (9).敲,敲击,一个动作。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 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2 分) (10).(2 分)“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 恋(1 分),反倒予以蔑视的心理(1 分)。 [解析] 这道题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词句内容, 思考作者当时的心理。 (11).(3 分)这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身为 女子不在男
中考古诗文全部必考题答案及解析
教育频道 >
初中教育 >
语文 >
文档预览
279 页
0 下载
18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2-12-17 05:46: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