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考作文名校热点模拟大汇总 01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 世纪著名的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但 是,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难找到他人认同的归 属感;而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也许就会丧失自 我的意义和价值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已 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浙江省舟山市高三一模。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首先提供了个体心理学之父阿 德勒的观点“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 价值”,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前提。“但是”之后是审题 立意的重点,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难找到他人 认同的归属感;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也许会丧 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即“我的世界”和“我们的世 界”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着难以协调的 矛盾。这是试题给考生写作提供的真实情境,考生要在此 基础上谈自己如何认识和处理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矛盾。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 考?”“此”指的是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矛盾,试题要求 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如何处理“我”和“我 们”两个世界间的关系,从而既获得归属感,又能找寻到 自我价值感;在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如何 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 “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是我们每 个人终其一生的选择,“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 难找到他人认同的归属感”,提醒我们不能只生活在自我 的世界里。材料又说“而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 也许就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这告诉我们不能因 融入群体而迷失自我。但是材料未涉及“归属感与自我价 值”不可得兼的问题,考生对此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 值统一的角度立意:“既要融入群体,又要保持自我” “融入群体而不盲从”“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 系”。也可以从“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二者不可得兼的角 度谈自身的选择,比如习近平选择“我将无我,不负人 民”,比如屈原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还可以从当下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角度立意,强调自 身发展要与时代要同频共振。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在整体理解材料意旨 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和名言警句作为 论据。在写作时,可以先设置疑问,提出论题,进而在行 文中通过对具体论据的分析,不断提升认识,最后在总结 认识的基础上亮明观点;也可以开篇亮明观点,然后分析 论证,最后总结强调。再者考生的人生经历不同,对追求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人生体验和思考就不会相同,比如 独生子女更多的体验到的是自我价值感,缺乏融入兄弟姊 妹间的归属感;而非独生子女或许会更多的体验到融入兄 弟姊妹间的归属感,偶尔自我价值感会稍有欠缺。再比如 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等,他们彼此的人生体验同样不会相 同。体验不同思考就不同,但只要紧扣材料来谈如何处理 好“我”与“我们”的关系,以此来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 值感,均为符合题意。 解题 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思辨能力, 具体体现在考查考生对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处理 “我”与“我们”关系的认识与思考。材料分为两部分, “但是”前是著名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观点,“我们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这是构思 写作的大前提。脱离这个前提来谈“我”与“我们”的关 系,在本题中是不成立的。“但是”后是审题立意的重点 指出在“只有我的世界”和“只有我们的世界”里,归属 感与自我价值感不会同时存在,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处 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以达到追求归属感和自我 价值感的目的。材料中的“很难找到”“就会丧失”提醒 考生不可沉溺于“我”的世界,也不可泯灭于“我们”的 世界。综合起来,就是既要融入群体,又不能迷失自我, 在“我们”中保持“我”的相对独立性。据此,本题的最 佳立意是:既要融入群体,又要保持自我,这才是个体追 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既要融入群体,又要保持自我,这才是个体追求归属 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 2.融入群体而不盲从,才能在得到归属感的同时不丧失 自我价值感。 3.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才能获得真正的归 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 偏题立意: 1.一味地坚持自我,就很难找到归属感。(偏题,只扣 材料中一个维度来写作。) 2.融入集体,就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偏题, 只扣材料中一个维度来写作。) 3.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偏题,脱离追求归属 感与自我价值感的大前提。) 4.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跑题,没有抓住材料中设定 的逻辑关系。) …… 下水文 融入集体,勿失自我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若沉浸 于自我的世界,便很难找到归属感,而融入到我们的世界 又或许会丧失自我价值感。由此可见,既融入我们,又保 持自我,才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方式。 一味沉溺于“我”的世界,便很难找到归属感。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一味 沉溺于个人的小世界,陶醉于自我的小花园,久而久之, 便容易陷入偏执而与集体脱节。如果项羽不那么刚愎自用 而能博采众议、察纳雅言,或许就能避免垓下兵败的悲剧 何至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能走 多远,取得多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谁一 起走。一个人即便能力再强,如果不能融入集体,即便有 一定的作为,也难免陷入“忧伤以终老”的孤独与寂寞。 融入“我们”,找到归属感,成就大事业。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 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 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只有融入“我们”,汇入集体, 才能找到归属感,在团结合作和相互激励中汲取力量,行 稳致远。当前社会是注重团队合作的社会。国际空间站的 建成与使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月球取壤,中 国航天人正是靠着团队的力量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我们若能像他们一样,汇入时代 洪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何其幸哉。 融入集体而不盲从,才能同时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感。 集体事业最怕“羊群效应”,从众心理导致的盲从对 集体事业无益。钟南山在 2020 年初实地考察后,大胆指出 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为国家抗疫争取了时间;统计学家 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对战机上弹痕少的部位加强防 护,增强了英美战机的战斗力,为“二战”胜利贡献力量 融入集体,积极承担责任,或建言献策,让集体取得更大 的成就,或提出真知灼见,弥补集体事业某方面的缺漏。 团队中这样的人越多,团队的事业才越红火。这正是个体 在集体中求取自我价值感的良策。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 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祖国的建设大业为所有“金 子”敞开大门。希望我辈学有所成,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 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这样,何 愁不能求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兼得。 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提出“特洛 斯危机”,即目的危机,认为当身处某一过程中的人并不 明白其目的时,他们就会变得脆弱,尼采说,会对生活问 “为何”的人,是可以忍受生活中的任何“如何”的。林 清玄说:“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奔赴某一目的,而是承 担每个过程。” 对于目的和过程,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 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布局未来教育科技研究院精选试题。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人文积淀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了三句名人名言,威廉· 德雷谢维奇和尼采的话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强调的“目的” 的重要性。林清玄的话语,侧重过程的重要性,只要我们 能承担每一个过程,我们就会走的精彩纷呈。三个人的话 语是写作的大发端,材料在给出了清晰的阐释的同时,也 给出了清晰的限制:考生要根据三个人的话语和材料中的 阐述,写出自己对“目的和过程”的认识和感悟。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于目的和过程,你有怎样的体 验与思考?考生必须围绕“目的”和“过程”这两个关键 词写作,并且辩证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写作身份默认为 “当代青年”。“谈谈自己的看法”,文体应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威廉·德雷谢维奇和尼采的话所体 现的是目标的引领价值和激励价值,告诉人们必须有明确 并且矢志不渝的目标。林清玄的话倡导的价值观是承担每 个过程,这里强调的是“承担”而非“享受”,是持之以 恒,坚持到底,做好每一个细节的严谨认真态度。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对于目的和过程,你有怎样的体验 与思考?考生可以对“目的和过程”进行权衡,体现自己 的选择。可以立意为“生命如远航,目标为灯塔”“目的 诚可贵,过程价更高”“人生意义不在目的,而是承担过 程”;也可以写如何处理“目的”和“过程”的关系,如 立意为“坚定目的,承担过程”。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你有怎样的体验 与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联想更多的自古 以来拥有坚定目标走向巅峰的素材,如古有勾践灭吴,近 有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也可以写新时代在国家建设中所有 坚定目标、实现理想的当代青年,最主要的是要写出这些 有关“目的和过程”人事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解题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 查辩证思维,命题思路类似于 2019 高考浙江卷。材料部分 由两位名人的话引出“目的”和“过程”两个关键词,任 务部分要求考生谈谈自己对于“目的和过程”的看法,所 以本题目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考生写作时可以突出 其一,但不可只言其一;可以比较权衡哪个更重要,或综 合论述。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联系当下社会大背景,呈现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的时代特征,结合自己的所 见、所闻、所感、所做来行文,这样文章才会有深度。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生命如远航,目标为灯塔。 2.坚定目的,承担过程。

docx文档 202x高考作文名校热点模拟大汇总+万能作文素材优质金句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高考 > 文档预览
54 页 0 下载 8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7-18 06:49:3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