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三篇 读书笔记(1) 《儒林外史》是我国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以 夸张辛辣的手法描写了不同层次的知识分子的不同心态, 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文人穷极一生只为模仿八股 文,以便考中飞黄腾达,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知道的愚昧心 理。 作者吴敬梓出自书香世家,本来是极其相信科举制的, 但死板木讷的八股文和族兄好友的经历让他渐渐失望,原 来所谓的科举制只是帮助读书人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腐败 不堪。到了晚年,吴敬梓从绝望走向清醒,写出了《儒林 外史》。 《儒林外史》通过辛辣的讽刺,以笔为刀,刻画了一 系列丑恶的人物。如范进,从黑发垂髫到花甲之年考了二 十余次仍然不中,终于他中举了,却又因为过度兴奋“痰 迷心窍”发疯,丑态百出。如匡超人,他原来孝顺勤快, 是个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淳朴青年,但在疯狂追逐名利 富贵的世风和腐朽科举制度的荼毒下,他追名逐利,卖友 求荣,忘恩负义,甚至停妻再娶,渐渐从一个老实淳朴的 青年变成不择手段的势利小人。 但在讽刺之余,吴敬梓还包含了对灰暗社会的'期望, 如开篇描写的王冕,他淡泊名利,追求高洁傲岸的情操, 官府让他当官,他却躲了起来,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再比 如“散尽千金付之一笑”的杜少卿,他轻财仗义,不满八 股取士制度,不愿受封建礼教的约束。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唐代发展到巅峰,到明清时渐渐 衰落,最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科举制是中国传统文化 重要的一部分,它培育维系了传统文化,推动了教育的发 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的弊 端显现了出来,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 桎梏,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让我们以史为鉴,不故作目傲清高,也不随波逐流 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明白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最终成为 自己理想的样子。 《红星照耀中国》 读书笔记(2) 终于把《儒林外史》读完了。说终于,是因为读的很 不轻松。但凡读书,总不免揣磨作者的意图,他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他想表达什么感情或什么思想?他刻画的人物在讴 歌谁、讽刺谁、批判谁?这些问题,在读《儒林外史》时都 非常费思量。 但这并不影响我很投入地将它读下去。整本书尤如一 部精彩的记录片,作者则是一个高级摄影师,把那个时代 形形色色的读书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立场态度、见 闻遭遇,等等等等,冷静地、细致地、不厌其烦也不厌其 精地记录下来,不议论、不评说。面对原汁原味的儒林中 百态人生,你爱怎么想是你自己的事情。 《儒林外史》中记的是儒林中人,因此人物众多,你 方唱罢我登场,其讲故事的方式和陈思诚导演的电影《北 京爱情故事》一样,每个人的故事相对独立,过度处人与 人又相互牵联。不仅主角在转换,故事场景也在变化,南 京、苏州、杭州、杨州、天长县、南昌、徽州府、苗疆、 山东、京城。寺庙、府第、名胜、营帐、河边、船上、青 楼、金銮殿、公堂。读这本奇书好处就是可以从很多地方 开始读,也可以读到很多地方放下它。不好的地方就是, 如果不用一些心,读起来如猴子掰玉米,捡了后面丢了前 面,读到云里雾里去了。 直到把全书读完,借助简单的读书笔记,对书的概貎 才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话说万历四十三年,天下承平已久 虽然水旱偏灾、流民载道,皇帝是不管的,他得意于太祖 高皇帝创立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选人才,想起可能有漏选 了的人,穷其一生也没入翰林院,于是着群臣到各府、州 县采访一年,收集已经死了的儒修们诗文、墓志、行状, 经层层考核选拔,为这些死去的读书人放皇榜。榜分三甲 第一甲取前三名,第二甲取二十名,第三甲取三十二名。 发榜后刘尚书在国子监隆重祭奠。(第五十六章、神宗帝下 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这本书,讲的就是这榜上 55 名已 故儒生的生平片段,那些片段足以反映这个人的学识、为 人。当然,有些人的生平讲的详细,有的人讲的简略。 第一甲第三名杜仪即杜少卿,是全书着墨最多的人物。 他乐善好施,把祖上留下家产渐渐地被送光、借光、骗光 了,于是从天长县搬到南京,日子越过越拮据。但他还是 不改本色,携夫人游山,千金散尽不眨眼,任世人如何讥 谤,恬淡度日。他富有才情却淡泊功名,既不参加科举考 试,官府找上门求他做官他装病推辞。对名利场中人他冷 眼相待,对旧仆、孝老爱亲的人他倾囊相助。虽然有人非 议他不会营生、有些傻气,但提到天长县杜少卿,多人称 其豪杰。杜少卿这个人物,寄托了作者对读书人的最高理 想:有济世情怀,还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第一甲第一名虞育德、第二名庄尚志,都有淡泊功名 的想法。然虞育德因诚实报年龄而被嫌年老没入瀚林院, 自己没有遗憾,回乡做博士。庄尚志因一蝎子作怪,顺坡 下驴,还得钦赐玄武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三个生前 对功名绕道走、或避之唯恐不及的人,死后还是被钦点第 一甲前三名。皇帝的一厢情愿,不知道会不会让三位名儒 不得安宁。 写的较多的,有特点且人品好的人有第二甲第十九名 鲍文卿,为人忠厚本份,本一戏班经营人,对上不瞒,对 下不欺,乐善好施。死后,被他以情营私营救过的王县令 为他写了一篇铭文,经考察榜上有名。第二甲第十二名、 十三名娄琫、娄瓒兄弟俩,遍访名士,求贤若渴的样子。 也被假名士骗过,但不以为意,不改结交名士的初衷。写 的较多的,有特点,有劣迹的人有第三甲第二十一名匡迵 本是一名事亲至孝的乡村好青年,后因孝而被县令资助进 了名利科考场中,成了一个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的小人。 还有第三甲第三十名牛浦,穷小子爱读书本来可敬,可心 眼长歪了,欺世盗名,做人阴损。可见鱼龙混杂徒有虚名 者,古已有之。 着墨不多但很有特点的人有周进、范进、季遐年等人。 前二人为进学营营半生,一个痛极生疯、一个乐极生疯, 后如愿以偿,相互提携巴结。后一人恃才放旷、目中无人 只是写得一手好字,就认为当拖着泥泞的鞋子待在人家书 房,被人请去写字还臭骂人一顿,写字要小和尚按着纸, 稍不如意非骂即打。这些怪僻乖张的人都在死后皇榜高中 了。还有一个另类女子沈琼枝,逃婚、卖字、闹公堂,押 解回家途中,她的故事被船上遇见的两名妓女取代了,不 知所终。因在南京卖字被杜少卿访问过,想有人替这个奇 女子写过文章,于是,她被点在第三甲的第一名。 特别要提到的是严监生严致和,他不在榜上。其兄严 致中即严大位,列第三甲第二十六名。在口口相传中,严 监生致和是悭吝典型,临终前指着两根灯芯不能瞑目,直 到夫人拔了一根灯芯才咽气。殊不知,他的兄长严大位欺 占别人家的一头猪,遇讼又远避他乡,是严监生出钱平息 乡怨。他夫人病重,两位大舅和夫人求他将妾赵氏扶正, 夫人逝后,无意中发现夫人节省收藏的五百两银子,想同 是节俭人,竟思郁成疾。他用夫人积存银子资助两位大舅 去参加科考,而后病逝。其实他是一个念旧情、节俭的人 只是对自己吝啬。而他死后,其兄又要逼走赵氏夫人,霸 其房屋。这个不良兄弟倒是死后榜上有名的,而严监生也 被广泛歪解着,真让人叹息! 作者在小说中保持中立,只描人记事,不议论评说。 但其中人物的很多高论,可能代表当时的思潮,也可能反 映作者的态度。如第十三回马纯上向蘧公孙讲文章、讲举 业,第三十六回虞博士和他的门生议论杜少卿,第四十四 回迟衡山向余特论风水,第四十九回施御史和高瀚林谈功 名与学问,等等。有的说法非常有见地。如说为父母寻风 水宝地安葬,当思不让父母被水淹、遭蚁穴,而不是为兴 旺后人,后者想法不仅不可靠,而且是不孝。又如说功名 与学问,“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 功名,不必问学问。若是两样都要讲,弄到后来,一样也 做不成。”书中,这样深刻的交谈很多,也是这本奇书耐 读的重要原因。 书中确实常常可见科场的局限、任人不贤,官场的腐 败、徇私枉法。然都像杜少卿那样逍遥局外,为有限的济 人掏空自己,这真的是儒修们的典范吗?徐加胜博士说过: 中国读书人都有建功立业的志向。而修齐治平又是多少读 书人理想的道路。然而,学问与功名也许可以相互成就一 时,难以相互兼得一世。至力于学问者功名有限,也就是 施展的舞台有限;而能挣到功名者,难保初心,否则功名不 保。常常不自觉地成为发展的牵制。一本《儒林外史》读 下来,还是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阅读的过程中还常常感到,传统是多么奇怪的东西。 坏的传统像魔咒一样难以摆脱。昔日儒林种种丑态,官场 种种丑恶,到现今并未绝迹,遇见相宜的气候还会葳蕤自 生光。而好的传统却像捧在手中的水,漏了再难收回。人 心不古,一些淳厚的古风古俗倒丢的很快。像《儒林外 史》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萍水相逢、你诉了苦衷,素不 相识、我倾囊相助,现在可能做得到?连老人倒在路上扶不 扶都成了问题,漫天飞骗局,随处见设防。读书人牛布衣 死在庙里,和尚装殓、厝棺、念经超度,念他可怜哭了一 场又一场。杜少卿家老仆人逝世,他已是穷愁还倾力安葬 也是哭了一场又一场。而今很多老人逝世真的成了喜丧, 不但不见人哭,人们唱戏闹葬整得热闹又嗨。掩卷沉思, 思古看今,不禁一声叹息! 古典小说中,如果人物头绪多了,就用一个榜理一理。 如《水浒传》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一百零八 将排座次,《封神演义》中有个封神榜,据说《红楼梦》 后有个情榜,《儒林外史》中有个功名榜。顺榜再思,草 蛇灰线便明朗起来。这是我的一点读书方法。 《红星照耀中国》 读书笔记(3)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儒林外史》是一部专门反映 科举制度下士人生活百态的作品,以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性 和对制度造成的人性畸变的精准刻画而成为中国流传千古 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科举制度,打破了官僚阶层的世袭状况,使得广大平 民的向上流动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它的有效推行使得中 国的官员完全由知识分子构成,大大提高了官僚阶层的知 识能力和整体素质。从隋唐到明清,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 官员,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然而应该看到,由于科举考试 名额的有限和内容的局限性,它不仅使得中国的官员知识 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也使得中国读书人在争取好的名次 时出现工具理性优先于价值理性的状况,为其成为官员后 的实用主义道德观,甚至大肆贪腐,埋下了隐患。从明代 就开始,理学和八股文形式在科举中的广泛应用,更使得 这一制度成为国家推行统治阶层意识形态,钳制读书人思 想的一种有效工具。正是基于这些弊端,运行一千多年的 科举制度才会在晚清新政如火如荼之时,被大清统治者废 除。 《儒林外史》当中的杜少卿,应该就是作者吴敬梓的 化身与写照。吴敬梓出身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 一时名公巨卿多出其门”。这让早年的吴敬梓既能接受到 良好的文化教育,又能拥有傲视官场、不为科举所驱使的 资本。而这样的出身也使得吴敬梓对于科举制度和皇权的 态度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他

docx文档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三篇

教育频道 > 初中教育 > 作文库 > 文档预览
18 页 0 下载 7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7-03 05:07:16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