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分析暨答题模 古代诗歌鉴赏重点知识 炼字与诗眼 炼字 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 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 事物与情感。 诗眼 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独”是诗眼。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 的主旨所在。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 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诗眼。 分析诗眼时,就注意从整体内容分析诗眼,把炼字和 炼意结合起来鉴赏。 语言风格、特色、技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②句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整散结合, 其 他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 ③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 典雅韵 味) ④使用方言,口语化,通俗易懂(老舍,赵树理,贾 平凹,何立伟《白色鸟》) ⑤叠字叠词,押韵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⑥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生动 ⑦细节描写(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腻传神 ⑧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反语,反讽 ⑨语言风格 生动形象(运用各类修辞)、平实质 朴(贾平凹)、通俗易懂(明白如话_古诗词)、有生活 (乡土)气息(活泼生动 老舍,孙犁,贾平凹)、使用 方言、口语化(老舍,贾平凹,赵树理)、清新自然(王 维,沈从文)、幽默风趣(钱钟书,梁实秋)、富有文采 (形象生动传神)(刘亮程)、华美、绮丽浓艳(香艳) (温庭筠,张爱玲,毕淑敏)、典雅庄重(丰子恺)、闲 适冲淡(丰子恺,周作人,林语堂)、简洁凝练、含蓄蕴 藉(含蓄不显露,李商隐)、豪放(奔放)不羁、沉郁顿 挫、富有哲理(周国平)、犀利深刻、调侃戏谑 (10)古代诗歌语言风格 包括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直白、明快(明 丽)、洗练、通俗(口语化)、雄奇、绚丽(华美)、含 蓄、典雅、俊逸、庄重、风趣、沉郁、奔放(豪放)、沉 郁顿挫、含蓄蕴藉、含蓄隽永、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等。 一首诗的风格可能包含互相关联的多个方面。 (11)其他的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抒情 议论 说明 )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起兴 写景抒情 寓情于景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反衬 烘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 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等) ; ③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 等 ④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⑤行文结构:线索,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埋伏笔、 承上启下 ⑥句式组合: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设 问句,排比句 表达方式 记叙 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 类。 所记叙的事情和生活细节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常情况下,单一的叙述较少,往往是叙述与描写相 结合,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描写 环境描写: 1.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动态和静态 近景与远景 实景与虚景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 融情于景 视 听嗅结合 绘声绘色(绘形) 色彩映衬) 2. 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语言(对话),动作(行为),心理, 神态。 正面(侧面)描写 直接(间接)描写 细节描写; 细描与白描 概括描写(总体,抽象,轮廓) 具体描写(局部, 确切,细致) 抒情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分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 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人自比抒情) 也 就是说,作者常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某种感情 (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人自比(自况)、渲染、烘托、衬托、映衬 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写景(多感 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以小 见大(小说)、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重 章复唱(沓)、明暗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 睛、讽刺、似褒实贬、似贬实褒(贬词褒用 反语)、先 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铺垫、伏笔、照应、以 乐(哀)景写哀(乐)情、动作、肖像、语言、心理、香草美人、 点面结合(点是细节局部,面是整体概括)、点染( 2018 浙江卷)、铺陈 表现手法的疑点难点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寓情于景 (李白没有直接抒发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情景交融。 ③古人咏梅、菊、松、竹、蝉、孤雁、鸿鹄,多是托 物言志。一般也使用象征手法。 ④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借人自比。 ⑤风萧萧、易水寒,渲染悲壮、凄凉的氛围。 ⑥风急天高猿啸哀的萧瑟之景,烘托杜甫悲凉的心情。 ⑦白裙子映衬白皮肤。绿叶衬托着红花。 ⑧貂蝉与西施 姚明对易建联 正衬(烘托) ⑨东施与西施 姚明对曾志伟 反衬 对比:一般是同类事物之间(人与人,景与景),二 者并重,侧重二者的差异性;渲染、衬托、烘托:一般是 景物和人的心情、氛围。有主次之分,一方为另一方面服 务 对比(相反)和类比(论证手法,相同或相似,) (10)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手舞足蹈,跌倒泥塘 ——正面描写 范进中举后,岳父赞美,四邻道贺,官员登门 ——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 (11)老虎吊睛白额,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 ——正面描写 百姓谈虎色变…… ——侧面描写 (12)搭好舞台,为演员上场表演做准备,使表演更 真切更方便,是做铺垫 (13)《消失的子弹》中,被开枪打死的人,身上有 弹痕,都没有子弹头(冰块做的),悬疑重重,叫设悬念 作者意图较明显; (14)《消失的子弹》中,刘青云去看嫌疑凶犯的房 间,看他如何叠被子,如何生活起居是埋伏笔,作者意图 较隐晦。但后来在案发现场也有类似的场景,那么前面的 情节就是伏笔。 (15)似贬实褒,似褒实贬,往往和反语相连。 (16)多角度写景,包含实景与虚景,动静与静景, 多感觉写景(视觉与听觉)。 (17)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间接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借人自比)。 (18)画龙点睛往往与诗眼、练字、卒章显志、升华 主题等关联。 (19)联想一般由某个参照物引发的。 想象可能是“凭空”想到的。 虚实结合往往包含想象。 (20)以乐景衬哀情,以声衬静,以动衬静,往往与 反衬相连:通过……乐景,反衬……哀情 (21)赋、比、兴、重章复唱,一般见于《诗经》中, 但一些乐府诗和魏晋诗(阮籍,曹植)也常用起兴。 诗经的诗句大部分是“赋”的写法。 赋:铺陈 比:比喻 兴:联想 重章叠唱 重章叠句 重章复沓 重章复唱 一 咏三叹 (22) 起兴是一种手法,比兴则包含比喻与起兴。 (23)借景抒情(情和景较一致地融合)和乐景衬哀 情(美好的景物反衬悲哀的情感) (2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景衬情,以景结情(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 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 兰容若) (2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写作手法,彼此有 杂糅 (26)反复和叠字(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是反复;“凄凄惨惨戚戚”是叠字(词)。 (27)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喻, 强调相似性)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拟,强调仿拟 形,把……当做……来写) (28)比喻与借代的区别 毛主席像太阳。(相似性) 对面走了一个红领巾。(相关性) (29)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反问:明知故问,不做回答,增强表达语气 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引发读者思考 结构技法(构思技巧) 以小见大 设悬念 埋伏笔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对比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贯穿线索(双线) 欧·亨利式结尾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审美效果 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 感强,增强语势。 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 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 吊古伤今、物是人非、 人事飘零、昔盛今衰。 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 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 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 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诗歌风格 整体风格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 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 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分析暨答题模式归类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高考 >
文档预览
84 页
0 下载
6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6-29 05:28:4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