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举例论证之事 例的组合技巧 一篇文章中,所选事例尽量能做到历史与现实、材料 与“我”结合: (1)只有今人,文章缺乏历史的纵深;只有死人,文 章会显得死气沉沉。 (2)思考所给材料,结合现实人生。把它们与我们自 身的现实思考、个人感悟结合起来。 在平时素材积累中,历史事例、时代事例、生活事例 等都是素材范围。不同时代的事例,不同方面的事例,在 论证中有着不同的效果。比如: 史例——具有说服力度; 时例——具有新鲜气息; 己例——具有亲切感觉。 其中,时代人物、时事等材料是需要我们倍加重视的。 论据只有用好才能达到说服力强的目的。论据分为事 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今天我们学习事实论据的组合运用。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从详例和简例两个运用方法考虑。 一、【详例】——深度(论证有力) 详例,就是典型、具体、个体的事例。利用单个事例, 对其进行剪裁取舍,概括叙述。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论 证更有力。——忌:用例冗长,以叙代议。 【例】 墨翟有言:“心无备虑,不能够应猝。”得意时,他 没有沾沾自喜;失意时,他没有一蹶不振。(对偶、对 比)他把贬谪当成笔,把苦难研成墨,把胸中郁闷之气凝 成一张又一张白纸,挥洒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 (比喻)贬官黄州,他却在长江边快哉亭高唱“一点浩然 气,千里快哉风”;谪居岭南,他却在罗浮山梅花亭笑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引用;描写) 苏子,你何能如此?只因你“常将有日思无日”,居 高位时常思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被贬谪时常想人生何 处没有好风光。(换人称;设问;因果分析)思危所以求 安,虑退所以能进。正因为如此,面对生活坎坷,你才能 乐观豁达;面对人生浮沉,你才会豪迈洒脱。 【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改句式——不用常见的陈述句式,而用对偶句、排比 句等增强气势; 2.加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贴切的词语着力描写 人物、事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多修辞——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句更 有表现力,使事例更加文采飞扬。 4.换人称——第三人称“他”改成第二人称“你”,拉 近与读者距离; 议论文要克服简单列举的毛病,就要学会给材料定位。 所谓给材料定位,就是要明确每一则材料从哪一个侧 面、哪一个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让材料一以当十,各施 其职,保证论证链条连续而不赘余。 运用详例,写出精彩的文章,需要我们给所选择的材 料定位准确。一定围绕中心论点,结合不同材料提出不同 的分论点,一个分论点统帅一则材料,让每则材料直接为 每分论点服务,以避免重复用例,增加论证层次。 如作文《仪式与时代同行,感动与你我同在》主体部 分: 仪式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悲观绝望时能够 重拾信心。福楼拜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 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与 勇敢意志的那天。投身教育扶贫,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 的张桂梅,在创办女子免费高中之初,步履维艰,一度产 生放弃的念头。但档案上“党员”的身份震动了她,她与 学校另外几名身为党员的老师,重新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这次宣誓仪式坚定了她办学的信念,为她在绝望之余点亮 了信心之灯,让她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仪式 与信念的坚定同行,在悲观绝望中站立起来的身姿让我们 感动。 仪式是一种对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在时代的风雨中 稳健前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2021 年 9 月 3 日,第八批 109 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没有比战鹰护航更高 的礼敬,没有比魂归故里更好的告慰。鸣枪十二响,这种 致敬仪式,是我们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致敬,也是我 们对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的传承。总有一些时光节点的仪式 成为生命或民族的丰碑。仪式与精神的传承同行,为了祖 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感动。 仪式是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它让我们在世界的风起云 涌中泰然。我们经常在说命运,但我觉得,命是自己的, 运却和整个国家相关联。近日,孟晚舟回家,大到央视媒 体,小到个人微博,都在为孟晚舟欢庆。有人疑惑了: “孟晚舟回家,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吗?”用得着!中国 政府所做的努力,看似维护的只是一位公民的权利、一家 企业的权益,但实际上他捍卫的,是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 生活的权利。人们对孟晚舟回家盛大的欢庆仪式,实质上 是对祖国深沉的爱。仪式与爱国同行,感动与你我同在。 【点评】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仪式与时代同行,感动与你我同 在”,结合不同材料提出三个不同的分论点,一个分论点 统帅一则材料,既避免了重复用例,增加了论证层次。 二、【简例】——广度(材料丰富) 简例(概例),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观点或情感 具有本质关联或材料之间富含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例子 证明观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式整齐,点到为止,因而 又称之为点例。 (一)类比法(同类) 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 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 于揭示,一语破的。用熟悉的事物,来类比陌生的事物; 用浅近的道理,来类比深奥的道理;用具体的事物,来类 比抽象的事物。 1、同类事物 (1) 富强,人类追寻的永恒梦想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多似繁星的国家、朝代中, 国家富强,就能够赢得鲜花和掌声。古希腊的繁荣富强, 世界至今为之神往;古罗马帝国强盛一时,成为强国对比 的标杆;拿破仑是法国强大的标志,为历史所记录;当今 美国独领风骚,举动为世界所关注…… 国家贫困、孱弱,往往会付出血泪代价。古埃及、古 巴比伦因为衰落,使文明消亡; 近代亚非拉贫穷落后,成 为欧美殖民者掠夺资源的战场;在当代,东欧因为经济停 滞, 最终改旗易帜;在当今,由于不够富强,中东、北非 社会动荡…… (2)富强是人之所欲,国家之所需,是人类追求的永 恒主题。为了富强,人们进行了各种探索。在不同的历史 阶段,或以农业立国,追求温饱; 或以工业强国,追求强 盛;或以贸易富国,谋求海洋霸权;或以科教兴国,追求 科技创造……虽然追求的内容不同,追求的层次不一样, 达到的境界不一样,但是追求富强的动力,一如既往。 2.同类人物 (1)为了富强,中华民族不断进行变法改革。商鞅变 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了六国;王安石变法,力 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为了富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创造。都江堰的建设, 使四川盆地变成了天府之国;大运河的开凿,促使江南发 展成为富庶之地。 为了富强,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辛亥革 命推翻了约束国家富强的帝制, 十四年抗战粉碎了日本军 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的野心。—— 《富强,中华民族的千 年追求》 (2) 看透得失,才有余闲;心有余闲,才能宽 广。唐代诗人李涉在流放期间,与一僧人闲聊后顿悟,一 扫麻木悲苦的心境,写下“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 日闲”的名句;宋朝词人苏轼风雨中穿行,抖落被贬的沉 痛,给世人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背影;还有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李太白…… (素材:1+1+多)(素材:1—多) (3)仪式感是奥运会上运动员为那一抹中国红在国歌 中升起时的骄傲,是航天员让那一抹中国红在太空高高飘 扬的自豪,是玉麦一家人将那一抹中国红挂遍走过的每一 条路的对高原国土的守护,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每日将那 一抹中国红在开山岛上空升起的坚持……时代在变,地点 在变,但爱国的仪式带给我们的感动没有变,植根于内心 的爱国情怀没有变。 以同质论据推理 与作文材料或观点的要素相同、内涵一致的论据叫同 质论据。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特点 相同的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我 们在证明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瞄准材料靶心,提炼材料的 核心内涵,结合我们作文的中心论点,准确选择论证观点 的同质论据。剖析论据时,既要挖掘出其与材料核心内涵 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也要明确观点形成的过程。进行类推 时,把材料与论据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特点进行比较,把材 料的性质类推到论据上,由此揭示材料具有与论据相同的 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二)对比法(异类) 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 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 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 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 的,使论点更加鲜明。 关键词:(……然而……;……但是……;……与此 相反……;……反观当下……) 1.事物的对比 (1)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 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 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 己的位置。 (2)面对战争中的罪行,德国人在对往事的审视 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他们用尽一切 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 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 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 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 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 制的魔鬼。面对战争中的罪行,日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 “中国威胁论”,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 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 的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日本这种“纪念”活动,受到世 界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 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 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让纪念闪耀理性光 芒》 【分析】虽然我们把对比法放在“简例”来讲,但这 个语段是详例的正反对比,事例组合是多种变化的。 2.人物的对比 (1)有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人为民请命,鞠躬 尽瘁。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恪守“毫 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平凡。遗 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皆系于一 瞬,全在一念间。 (2)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 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正面)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预示着慌, 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之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 于被围垓下,遗憾千古。(反面)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 之败,后
202x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举例论证之事例的组合技巧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6-29 05:18: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