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2022 年高考一模深圳市高三年 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2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卷共 10 页,卷面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 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 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 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 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既 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 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 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 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 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 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 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 一种虚构。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 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 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 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环境的差异 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 就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及少数以工商为主的 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 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 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 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各民族不 同的审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长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结果。 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莫不如此。在这 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 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种文化成果与人 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 器和稳定器。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 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 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 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 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 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 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当年白种人占领 南、北美洲,对当地土著文化就是持这种态度。 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 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抽空其生命,崇拜其空壳。如果我们混 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统文化”和今天仍然活着 的并主宰着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的,受过现 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复旧充新 生,抵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那么,中国文化的发展将陷 入困境。 第三种态度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这是将事物 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去进行观照的一种方式。它赞赏 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 观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 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应受到尊重。这种态度 当然远比前两种态度来得宽容合理,但再进一步追问:千 差万别的文化有没有普遍认同的东西呢?人类有没有可能 超越民族中心主义?这些都是文化相对主义所面临的、必 须回答的问题。 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事实。正 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以多样性。我们固然不必保留 辫子或者“三寸金莲”以供猎奇者玩赏,但中国文化自有 其无法“欧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国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 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谓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 导致的“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 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 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 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另一种 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 东西。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 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 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他原有的“视 域”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 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文化之间的误读难以避 免,无论是主体文化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还是反观自己 都很难不包含误读的成分。而从历史来看,这种误读又常 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为恒守同一的解读,其结 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闭。 (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决定人 类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体的,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 B.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的形成,还阻碍了文化之间 的同化、融合;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发展成果长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 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过来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D.文化相对主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认一切 文化的合理性,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差异造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一个民族区 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必要性与普遍性。 B.如果在自由创造上不同,即使种族、地理环境、文 化传统等要素相同,发展出来的文化也仍然有可能不一样。 C.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保 持其生命力,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 D.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殊性以避免 被同化,又要分清主客,利用客体文化来反观自我、发展 自我。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 的一项是(3 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B.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三国志·夏侯玄传》) C.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吐谷浑传》)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4.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两则材料的侧 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 5.下列文字提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 辞》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差异?请结合 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 分) 《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 歌,讲述木兰替父从军、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体现中华 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美国动画版《花木兰》 则对《木兰辞》进行重新诠释,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等、 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 族性格。《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不 少观众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带来启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 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 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 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光。 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 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 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 “出了什么事?” “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 “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 “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 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 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 萝拉抓住她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 “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 “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 什么?” “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 居啊!” “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 我唱歌呢。” 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 深地唱着: 生活多么令人厌烦 一滴眼泪一声悲叹 爱情反复易变 分手……在顷刻间 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 彩焕发的微笑。 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新帽子。 “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 “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 “不,不是的。” “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 “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 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 举行宴会的,对不对?” “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 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 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 做的!” 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 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 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 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 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 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 息一个下午。 “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 “真是一顶花哨帽子!” 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 合上了花瓣。 “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 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 呢。” “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 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 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 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 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 “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 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 “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 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 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
试题:202x年高考一模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高考 >
文档预览
55 页
0 下载
7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6-26 06:03: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