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名校模拟作文素材“书籍让你悄悄 成为你自己”精品高考素材 作文题 【2022 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月考六)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 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黑塞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 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提示 黑塞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阅读的作用”。所以在写 作中,不能离开阅读这个前提,要在这个前提之下展开论 述。 所谓的“悄悄成为你自己”,具有丰富的涵义,可以 理解为:让人成长,让人独立,让人深刻,让人理性,让 人深情……总之,每个人在不用书籍的滋养下,可以成为 更独特的自己,也可以说是更优秀的自己,可以成为张国 荣所唱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作文素材 28 个读书名言 01 读书不是向外的利器,而是回家的路。一个人对文字 有了亲近感,心灵就踏上了返乡之途。 ——麦家 02 每个想要读书学习的念头,都可能是未来的你,在向 你求救。 ——网络谚语 03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 ——叶嘉莹 04 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 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严歌苓 05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 月,静待花开。 ——陈东强 06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07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 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龙应台 08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 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朗读手册》 09 如果我写不出美丽的书,至少我可以读到美丽的书,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使我快乐? ——王尔德 《自深深处》 10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乔治·马丁 1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12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郑板桥 13 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14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15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16 因为读书很难,所以我们才要读书。这时代读书是很 难的,但当你能真正鼓起勇气,静下心去读一些书,这个 世界的机遇和贵人,才会慢慢向你靠拢。 ——小林 17 树荫下,一壶酒,一块面包,一卷诗,你倚偎着我歌 唱,荒野就是天国了。 ——木心 18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 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 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董卿 19 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 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 必择时? ——佚名 20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 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 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 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21 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读的那点书没用。 22 春风十里,不如读书的你。 23 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 24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 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鲁迅 25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桂苓 5 个读书故事 图书馆废墟旁的读书人 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 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 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 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 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 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 人以持久的感动。 武亦姝与雷海为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 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 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 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 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 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 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 读的滋养。 博士论文《致谢》走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 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 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一 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近日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 作者在文中回顾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 的读书经历,也打动了大批网友。作者是 2017 年毕业于中 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如今已成为腾讯公司的 高级研究员。 方舱医院的“读书哥”( 方舱医院的“读书哥”是谁?他在方舱医院病床上手 捧一本书,镇定自若、心无旁骛地阅读,书名为《政治秩 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他是武汉大学 1997 级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付小锋,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前 往美国深造。目前付小锋是一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 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读书哥”一直 很低调,不愿外界过多关注。“我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 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 红。” 潘石屹和《平凡的世界》 房地产大亨潘石屹是甘肃天水人,因为出身不好,导 致处境艰难。他最喜欢的小说是《平凡的世界》,他曾在 各种场合不遗余力推荐这部小说。他说他一共看了七遍, 每一次在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时,就读上一遍《平 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孙少平 孙少安就是十几岁时的潘石屹。到地里干活的时候,也始 终仰望苍穹,最大的愿望就是从山里面走出去,到大城市 去,到北京去。后来他明白,人真正的梦想是精神世界的 而不是这个地理位置上的梦想。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 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 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 的思想家。 4 篇读书时评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詹勇 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 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拷问的是怎样对待 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 用心去回答 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 小时营 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 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 窗”的意境。一位学者感慨,“不打烊”书店的灯光,在 城市夜空中格外明亮,它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 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第十九 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2013 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77 本,算上电子书阅 读量的 2.48 本,一共不到 8 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 间不足 14 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 的时间哪去了? 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 常回答。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 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 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 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我们早已告别了 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 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 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 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 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 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 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 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 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 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 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 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 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 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 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 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 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 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 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 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 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 PX 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 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 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 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 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 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 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 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 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 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 们用心去回答。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的灯塔 高伟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价值。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每一代青年 的成长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记,上世纪 50、60 年代青年 上山下乡的经历,70、80 年代改革开放的记忆,90 后、00 后对网络世界的高度认同等皆是如此。青年的成长离不开 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 新。比如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民族情感的归属,对于人 们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
202x名校模拟作文素材“书籍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精品高考素材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6-19 05:25: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