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青年榜样的优秀人物素材 YYDS, 助你写出高分作文! 01 王信水:把研究写在大地上 “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有人去研究!”面对“一带一 路”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信水立志摸清大地家底,十余年 间翻山越岭,带回一千多块他心目中的宝贝石头样品,把 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王信水出生于 1990 年,从本科学习地质开始,他就走进 矿山戈壁,探究地球内部奥秘。常年坚持野外科考,他对 此乐此不疲,他说:“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是最幸福的 事!” 王信水每年野外工作的时间大概一到两个月。“野外工 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王信水说,尤其是自己 研究的地质学方向,必须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去寻找有价 值的岩石样品,才能挖掘出有效的价值。为了找寻样品, 2017 年,他坐了两天两夜的飞机,只身前往智利北部安托 法加斯塔大区,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考察世界级斑岩铜矿 2019 年,他曾攀上帕米尔高原,来到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 交界的地方,实地科考。 野外考察锻炼了他一身“武艺”。在新疆天山,有时候 采集的岩石样品重达几十斤,单靠手提肩扛,难以长时间 跋涉,研究区山高水急,只有简易的放牧小路,骑马就成 了最佳选择,王信水在高山草原一骑几个小时。扎帐篷露 营、自己动手做饭,王信水也不亦乐乎。 人物速写:踏破铁鞋行千里,叩敲大地绘新图。“ 90 后”博导王信水为采集样品走遍世界,风餐露宿,却从不 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他说:“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 是最幸福的事。”“山川明志,大地铸魂”,从王信水身 上,我们看到了他执着的事业心,他对科研的热爱和专注 更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王信水以身作 则,把研究写在大地上,为祖国的地质事业播洒光和热。 适用话题:苦与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热爱与专注、 爱国情怀等 02 赵慧婵:在不确定性中享受科研的成就感 2021 年青橙奖公布,10 位青年科学家入选。其中,“32 岁的清华女教授获奖百万”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位女教授名叫赵慧婵。1989 年出生的赵慧婵从小到大 学习成绩都十分出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 程专业。凭借着本科期间的优秀表现,赵慧婵得到了全球 名校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青睐,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学位,并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学有所成 的赵慧婵没有选择继续待在国外,而是回国发展——成为 清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回清华任教后,赵慧婵除了学院 工作,还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心力。多方面的担子沉甸甸 地压在身上,难免会让人喘不过气。但短暂的焦虑后,赵 慧婵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在科研上,她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原则,她相信, 只要按照自己的步骤,日日坚持,总会引来“柳暗花明” 对于自己的学生,赵慧婵不要求他们快速产出成果,“焦 虑的传递到我这为止即可,不能去过度压迫学生。” 赵慧婵是一名很温柔的老师,但她的研究对象却很“硬 核”,因为她从事的是软体机器人的研究。2020 年初暴发 疫情时,赵慧婵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历时 8 个月,最终 研制出了一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赵慧婵将样机送往医院 进行采样试验,表现不错,目前相关技术仍在不断地更新 迭代中。 赵慧婵曾说:“希望机器人能够去到我们人类去不到的 地方,去帮助我们做繁重危险的事情,这是我的一个愿 景。” 人物速写:29 岁成为清华大学副教授,32 岁获得青橙奖, 这些荣誉不过是赵慧婵三十几年人生的一角,她的优秀超 乎人的想象,她也完全担得起网友的称赞——“最美女教 授”。赵慧婵这类优秀的科研者理应成为更多青年的榜样。 适用话题:刚与柔、青年偶像、自我管理、创新精神等 03 陈鲲羽:我可不算天才 2018 年,央视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决 出 18 岁总冠军陈鲲羽。从天文地理到生活常识,从实验推 理到数据计算,节目中的他似乎无所不懂。加上随口而出 的科普知识,滔滔不绝的原理解释,一人单挑 23 人的自信 无畏,陈鲲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学霸”“鲲神”,点燃 了不少年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然而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陈鲲羽,在平时生活中却低调 沉着、谦逊有加。对于那些赞美的标签,陈鲲羽一概不收 他不认为自己是人们所谓的“天才”,“学校里厉害的人 太多了。我有个室友,他读的书就比我要高一个层次,我 还不够努力。而且在科学领域里,谁敢说自己是大神。” 和大多数同龄人有所区别的是,陈鲲羽的生活里没有抖音 没有微博,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四到五个小时,他还认为自 己并不是很努力。 火遍网络之后,有一些节目找到了陈鲲羽,但他毫不犹 豫地全部拒绝了。“录节目这种事,经历一次就够了。但 其实我不适合做这些,我还是喜欢做科研。”对自己的职 业规划,陈鲲羽十分明确而笃定:本科毕业后读硕士、读 博士,而后进入科研单位……“只要自己脑子跟得上,我 就一直做下去。”如今,22 岁的他,已是清华大学的在读 博士,做等离子物理的相关科研工作。 人物速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只看到陈鲲 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刻,然而,撕开“天才”的标签 走进陈鲲羽的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00 后”没有抖音, 没有微博,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四到五个小时,会为了做好 一个实验而通宵熬夜,会为了一场重要的竞赛全力以赴尽 全力准备……在汗水中坚持热爱,是成为“天才”的必经 之路,也是任何人都能复制、学习的“秘诀”。 适用话题:高调与低调、天才之路、学习方法等 04 梁燕: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 年 12 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 2013 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梁燕大学毕业后返乡教书的故事, 引发全网广泛关注。她坎坷的身世、坚强的精神、真挚的 孝心以及质朴的知恩图报之情,让众多网友“泪目”。 1998 年 8 月,梁燕被养父梁贤江从路边捡回,并给她取 名“梁燕”,“希望她能像燕子一样翱翔天空”。梁贤江 经济困难、年近花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梁燕拉扯大。 2004 年,梁贤江腰椎增生旧病复发,瘫痪在床,6 岁的梁燕 扛起了所有的家务,在学习之余还学会编织填补家用。小 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刘晖发现梁燕上学接连迟到。了解梁 燕的情况后,刘晖上报镇党委、政府,梁燕和梁贤江获得 了低保,家里通上自来水,住上新房子……老师的恩情, 小梁燕铭记于心。 2018 年 9 月,梁燕成功考上大学。在大学里,梁燕一边 刻苦学习,一边做兼职赚生活费。在外出求学的日子里, 她一直和恩师刘晖保持联系。梁燕难过时,刘晖会鼓励她 她开心时,刘晖会真心地为她高兴。梁燕的心里埋下一颗 种子——希望成为刘晖那样的好老师。2021 年 6 月,梁燕 大学毕业,她选择回到家乡教书,成为母校浦北县平睦镇 中心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继续照顾养父。 人物速写:从小被人遗弃,梁燕却依然用满腔的善意对 待这个世界,勤劳勇敢地走好每一步人生路。她坚守孝道 不离不弃地悉心照顾瘫痪的养父;她自强不息,即使生活 艰苦仍不忘刻苦学习;她知恩图报,从小受到老师的关爱 于是决定成为老师那样的人,回报社会。梁燕的故事里流 淌着浓浓的温情,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适用话题:孝心无价、自强不息、感恩、回报社会等 05 张梦秋:用汗水拼来突破 北京冬残奥会上,20 岁的中国选手张梦秋在高山滑雪比 赛中取得了 2 金 3 银的佳绩。她扎着小辫,领取金牌时的可 爱模样,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于是送给了她“金色 女孩”的昵称。张梦秋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体育让她的 人生绽放出了金色光芒。 张梦秋在出生的时候因为缺氧导致脑瘫,使她的运动能 力受到很大影响。6 年前,还在上中学的张梦秋得知河北省 残疾人高山滑雪队正在招收队员,她想试一试,于是报了 名。报名之后参加集训,第一项就是练体能,也就是跑步 要跑 30 分钟,“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张梦秋说。因患小 儿脑性瘫痪,张梦秋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慢一些。当教练 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她需 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 张梦秋也想过放弃,教练得知张梦秋打退堂鼓后开导她, 相信她一定能坚持下去。张梦秋咬牙坚持了下来,而这一 坚持就是 6 年。正是因为这个坚持的过程不容易,让她在冬 残奥会上披金挂银时更有感触,“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我 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盼。” 人物速写: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经历诸多 不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带来 不同的结局。张梦秋身患脑瘫,反应速度比其他人略慢, 运动能力也没有其他人好,但她凭着不服输的劲,一坚持 就是 6 年,终于用汗水与拼搏让自己的人生逆风翻盘。 适用话题:自强不息、逆风而行、坚持的意义等 06 火出圈的硬核年轻博主们 “卧室里采访苹果 CEO”“进军华为天才少年”“一条视 频提升 5 亿市值”……B 站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魔幻”了 ——最近,“何同学”等一批博主凭借着一个又一个极具 创意的视频几度登上热搜。 然而,简单冠给他们“天才”的标签,似乎并不妥帖: 创意当然需要一定的天分,但天分未必会产出创意,了解 过更多视频博主的故事后可以发现,所谓创新型人才,在 某些品质上其实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几年前提起 B 站,还免不了和“动漫”“鬼畜”“亚文 化”等这些元素挂钩。而今,B 站早已“火出了圈”——同 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还有一群意气风发、眼眸发亮的年 轻人,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创意的火炬,展示着属于“Z 世 代”的超凡魅力。 在五彩斑斓的“弹幕”里,我们观看到这批年轻的视频 博主完成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壮举。不管多么天马行空、遥 不可及的想法,他们总能将其变为现实。 捡起苹果公司砍掉的产品线,发明“Airdesk”,视频播出 后为赞助商带来 5.46 亿元的市值飙升;在家中自制火箭发 送升空并成功回收,被人民日报、中青网等一众媒体转载 点赞;自制“能够给葡萄缝针”的机械臂刷屏热搜,被媒 体称作“华为天才少年”,年薪百万……从这些深受欢迎 的年轻博主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创意或许似“灵光”般 难以捉摸,但创新型人才身上的品质却“有迹可循”。 多彩解读: 1. 打破与反思。如果长期关注这群博主,不难发现,他 们都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而这份成熟来源于对“舒适 圈”的不断打破,及对自我的不断反思。打开视野,不拘 泥于过去的成就,广泛接触未知领域——只有打破“舒适 圈”,才能打破禁锢创造能力的阻碍。同时,打破与反思 的结合,将为创意的链条构成完美的闭环。 2.坚持与行动。一个大的创意背后,其实包含着数不清 的小创意。而这些小创意无法通过“灵光乍现”取得,只 能不断地实践、尝试与试错。真正令博主们脱颖而出的, 还是他们那强大的行动力,最重要的就是“
这些青年榜样的优秀人物素材YYDS,助你写出高分作文!
教育频道 >
初中教育 >
作文库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11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4-28 05:38: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