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思辨类作文三则审题+立意+范 文 【试题一】 生活中,不少人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 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请写一篇文章,对他们加以劝 说。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确认偏误”。它指 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 点的信息更加关注,而忽略矛盾的信息,并加以片面诠释 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的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 的证据,选择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 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和真相 但是,一旦你的认知是错误的,你就很容易陷入错误的泥 淖,深陷而不自知,变得顽固而不可改变,这是非常可怕 的。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 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那怎么克服“确认偏误”呢? 达尔文是这样做的,一旦他发现自己的观念与理论相 矛盾时,就会强迫自己马上记录下来。因为如果没有马上 记录下来,过一会儿大脑就会主动忽略矛盾的信息,并片 面的支持自己原持有的观点。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说: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 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考生可以 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请写一篇文章,对他们加以劝 说”,“劝说”的语气应当是怎样的,“劝说”的角度, “劝”的内容的深浅,都需要考生把握好一个“度”。 写作时建议采用层进式结构,首先列举生活中的此类 现象,说明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少;然后分析产生这种现象 的根源,侧重从自我角度剖析,可以结合自身体会加以分 析,这样更容易打动人。然后重点阐述这种现象的危害, 这部分可以从自己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对自己的危害是 偏离真相,不能接受不同意见,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认知 等;而社会层面,别有用心之人可能会利用人性的这一弱 点给人“洗脑”,从事犯罪活动等,为最后的“劝说”做 好铺垫。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劝说”成功的 目的。其中剖析危害和给出办法应是行文重点。 【立意示例】 1.跳出认知怪圈,拥抱事件真相。 2.接受不同意见,走出错误泥淖。 3.理性审视自我,避免片面解读。 【优秀范文】 未必需要“正确” 生命有自我证明和自我实现的本能,折射在现实中, 好比一些人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 明自己的正确性。无论出于寻求认同感或是为了达成特定 目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且合乎情理,但它经不起理性的 推敲。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做法有助于人们坚定个人选择, 减少异己干扰,主观上属于利己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 寻找有利证据的自证可视作对舆论的有力对抗;地心说尚 是主流观念的时代,哥白尼的日心说堪称离经叛道,正是 他在寻找证据过程中不断坚定的信息和他个人不盲从大流 的精神让他得以保留自己的见解,迈进科学的一步。 然而当下的人们所做的事与此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科 学研究是从无数次推演和实践中得到结论,继而搜索旁类 佐证的;现在的大多人没有经历全面合乎理性的思考,仅 凭借有限的阅历或资料,草草定下观念,这之后才去寻求 证据,属于本末倒置的行为。预设好的结论则会在接下来 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选择,使他们局部地去查阅史书或社 会实事,着重于寻找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于是加重了片 面的看法。男女有别乃 21 世纪热议的话题,网民们各执一 词,纷纷搬出用以自证的社会事件,不同观念的网友间常 常引发语言冲突甚至上升至网络暴力。实际上,如果能跳 出固有的思维成见,以全局的观念搜阅古今的资料,便可 见今日之无数都来自“歧视”与“被歧视”而已,没有对 错之分,而重在采取行为力求改变。 刘擎说:“一个错误的、固定的看法,比无知的状态 更加危险。”处在“舒适圈”中的人们很难看到这种状态 下的弊端,如果不尝试打破成见,去寻找自己的认知之外 甚至与之相悖的例子,人就不会更新思维模式,学习到更 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主动将自我纳入信息茧房中,所营 造的不过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自信”与“正确”。《三 体》中的人类被打上了思维钢印,使其坚信信条,然而信 条的内容被篡改,引发了人类的集体绝望与反叛。一味地 看重自我正确性,而不去吸纳更多可能,无异于自取灭亡。 实际上,人们常常不是因为看不到弊端,而是出于自 证、自负等微妙心理固执己见。认可与自己认知相悖的事 情并不代表“我是错的”,而是让我们“更加正确”。韦 伯曾言真科学都具有证伪性,即具有是错误的可能性。只 有经得住实验检验的观点是值得我们追寻的,而追寻的第 一步,就是要打开眼界,拓宽胸怀,去承认自己有错误的 可能,寻找多元的例证来丰富修正自己的思想,达到上乘 的境界。 比起单单看重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来证明自我的正 确,我们更应该以开拓的眼界拥抱“不正确”的可能,实 现灵魂的丰盈。 【试题二】 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有人 说,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 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关于面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有人乐 于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是正确 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 不同”,问题具有多面性和关联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 的价值对问题的看待和思考,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和判定。 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认知,唯此才 能为解决问题提出合理的方案。有人说,“更重要的是解 决问题”,这一观点偏重于“解决”,也就是采取实际行 动去对问题进行处理,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一点当然也非 常重要,如果对问题仅仅停留在“分析”的层面,不管分 析得多么头头是道,提出的解决方案多么完美,都是空中 楼阁,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也需要分析问题 作为基础,如果没有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就一味 地蛮干,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综上,面对问题,既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也需要去 解决,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解决问题是分析问题 的落脚,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 分析为前提,解决是关键。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 述,一、分析为先,在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基础性上,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避免行动的 低效性、盲目性。可以分析问题产生的内因、外因,处理 问题所需要的主观、客观条件,应当采取的方法、步骤等 二、解决是关键,唯有行动,才能将策略真正落地生根, 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再完美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纸空谈。 行动时应当在正确方式的指引下进行,做到有条不紊、循 序渐进,最终有效解决问题。最后,再次强调,面对问题 先分析再解决,才能事半功倍。 【立意示例】 1.分析为前提,解决是关键。 2.全面分析助力更好解决。 3.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优秀范文】 舍弃机心,勤于分析 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也有 人更看重解决问题。一方强调过程,另一方看重结果。就 问题本身看,似乎结果是解决问题才最好,但事实真是如 此吗? 若我们一味只看重结果,便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 切手段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的,非但有失过程中分析思考 问题的机会,稍有不慎甚至会走上歪路。这不但于问题解 决无积极意义,更易让自己陷入急功近利只重目的、结果 的圈套中。《庄子》中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 事者,必有机心”。机心主导的生活只有目的的价值,缺 乏意义而空洞无味;机心主导的人生为利益驱使操纵,人 心无用武之地。机心即便助人解决问题,也丝毫没有乐趣 可言,只给人以临大敌而劫后余生的存活感。 由是,只注重解决问题显然不可取;更何况,针对像 秦为何灭亡这种历史问题,本就已成定局、无法“解决” 那么后有人便不析原因、不加思考了吗?杜牧和贾谊显然 不这样想,不然也不会有《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洋洋 洒洒几千字从各种角度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可以为以后解决 同类问题提供思路与借鉴。 类比到生活中对待问题的一般情况可知,从各种角度 分析问题、强调分析思考的过程是大有裨益的。(欢迎关 注“语文考霸”)解决问题固然重要,全面整体地分析问 题更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与思维水平,在分析的过程 中摸清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 将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对自身产 生的积极效益最大化。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升旗”的故事中,黄渤饰 演的工程师不急于在正式典礼广场上检验升旗装置,而是 按比例缩小、在院子中还原电动升旗装置进行试验,之中 顺利发现装置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是开国大典的电动升旗 顺利进行。可见,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后,问题的最优解似 乎会自然而然地显现,那么我们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又在思考中得到历练,将问题解决时的获得最终内化为自 身成长的养分。 在当下社会,舍弃只求结果的“机心”而强调多角度 分析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各类近在眼前 触手可及的“答案”“方案”正在使人们逐渐丧失自身分 析问题的能力;追求高效便利、只求解决问题的功利机心 正将人们化作一台台解决问题的机器,这样之后又何谈创 新与灵感?何谈进步与超越?从各种角度分析才是解决问 题、收获经验的必由之路。 正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所说的,严谨分析的过程与态度是成事的关键。舍 弃机心、勤于分析才是当今时代急需的行事策略。 【试题三】 人们内心深处总会追求一种叫秩序的东西。然而,这 种秩序又往往掺杂着某种混乱。当你有足够的能力与运气 将这种混乱与秩序平衡控制好,你就成功了。请写一篇文 章,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说的是掌控平衡好 秩序和混乱的问题。 首先,人的内心深处追求一种叫做秩序的东西,那么 我们不妨问自己——为什么要追求秩序?追求秩序的原因 很多,你可以论证追求秩序能够让我们获得有序的结果, 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增量,也可以说秩序本身能够让这个世 界获得更加公平的跃迁机会,符合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机 会平等原则”,每个人都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平等的 机会,从而对于自己的命运做到掌控。 随后,文章说了第二个概念,是秩序中往往会掺杂着 混乱。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不可控的,混乱的。 秩序虽然能够让我们在情境中寻找到某种意义上的优 质选项,但是却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混乱的现实,如果对于 世界的认知产生偏颇,那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2023高考思辨类作文三则审题+立意+范文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4-20 05:52: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