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故事 47 篇 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 家。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 立思考。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当时,人 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这 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 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 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 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 然后互相比较,反覆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 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 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 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 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 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不备, 投河自尽。可是王次仲所创造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 福子孙。 程邈狱中制隶书 隶书又名佐书、史书,是秦代末年出现的一种能帮助 书写者达到篆书所难以达到的快速度的新书体。它字体方 形,线条平直,粗细有致,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 书的基础,标志着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隶书的创 造者相传为秦代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程邈。 程邈,宇元岑,起初他在一个县衙里当狱吏,后来因 事得罪秦始皇,被幽禁于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狱中。 那时候,由于中央政权集中,文书繁多,许多军中急事往 往因篆字难以速成而被延误。程邈深知这是当务之急,早 年他就发誓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于文字的改革,因而他 虽身陷囹圄,仍念念不忘悉心钻研大小篆的书法。每一字 他都用不同字体写上数百个,然后从中选取最满意的一个。 经过十年精思苦索,他终于简化了大小篆,创制出三千多 个美观实用的隶书。 蔡邕救琴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 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 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 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 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目无 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蔡邕的处境越来 越危险。他自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 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 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 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 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 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 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 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 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 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 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 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 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 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 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 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 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 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 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 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 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 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 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 英华得以展现。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 道理却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 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师宜官卖字换酒 汉代(公元前 206 年到公元 220 年)前后共经历 426 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 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 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 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 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 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约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 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 如鹍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 最为出色。大的,一个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 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 人召师宜官入宫。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 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 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 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 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 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 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 了。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 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 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 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 11 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 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 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 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 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 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 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 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 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 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 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 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 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 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 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 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 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 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 了道路。 东床快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 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 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 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 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 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 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 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 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 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 他这武官太尉了。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 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 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 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 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 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 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 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 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 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 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 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 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 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 “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 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 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 后人称之为“书圣”。 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嘱咐家人道:“吾一向崇敬仁者的 微子,智者的张良和军家之杰的目夷,离他们的墓地不远 有一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吾供 职辖区,吾死后就葬于此。”王羲之还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 千古的碑文。后来,这座无名的小山丘就叫做“郗山”了。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 7 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 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 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 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一时间,赞声不断, 贺客盈门。刚满 10 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 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 沸,热闹非常。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 面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 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 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 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 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进店内一瞧,见店内有四口开水大铁锅,并 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飞鸟, 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不偏不倚,降落在各个滚沸的锅 内。饺子店内的伙计,则忙前忙后地招呼着食客,每个伙 计管一口锅,各自报着数:一号锅半斤,好,再来 1 斤。” “二号锅斤半。”“三号锅 9 两……。” 王羲之好奇,顺手掏出几个铜钱,要了半斤饺子,然 后坐下。饺子不一会儿端上了桌。他仔细观看,这里的饺 子果然与众不同,一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白天 鹅,曲项向天歌,真是巧夺天工。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 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呀,顿时鲜香盈盈,味美绝伦, 不知不觉间,把那一盘饺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饱餐之后, 回味深长。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语:“这天鹅饺子,果然名不虚传。”心 中暗想: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拙笔劣迹,实难和这饺子相 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饭店另写一副对联,也好

docx文档 古代书法家故事44余篇

教育频道 > 高等教育 > 其它 > 文档预览
70 页 0 下载 16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古代书法家故事44余篇 第 1 页 古代书法家故事44余篇 第 2 页 古代书法家故事44余篇 第 3 页 古代书法家故事44余篇 第 4 页 古代书法家故事44余篇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65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2-12-11 07:37:2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