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新高考必考 60 篇助记版 一、文言文必修(10 篇) 1.《论语》十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助记]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 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子曰:“朝 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助记] 形容对真理或 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里仁》)[助记]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 仁》)[助记]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助记] 文 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曾子曰:“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助记] 作为一个士 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 任重大,道路遥远。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 罕》)[助记]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 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子罕》)[助记] “智”“仁”“勇” 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学而》)[助记]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 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 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助记] 孔子把 “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 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 《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助记]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 群、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助记] 意思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2.《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助记] 揭示中心论点:学习 是没有止境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助记] 以生 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 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助记] 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 使人超越自身局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助记] 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 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 3.《屈原列传》(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 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 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 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 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 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 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 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 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助记] 通过对《离骚》 的高度评价,赞美了屈原志洁行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气节。 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 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 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 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 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助记] 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 积德这个根本做起,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否则,那将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 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 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 朽索,其可忽乎![助记] 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 视群臣,与人结怨。因为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与众人 结怨,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众人能保护君主,也能推 翻君主。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 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 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 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 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 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 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 为之大道哉![助记] 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进行观照“积 德义”,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和治 理李唐王朝的途径。 5.《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助记] 提出论点:从师的必要性和从 师的原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 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助记] 批判反面 现象,论证论点。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 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助记] 举正面事例论证 论点。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助记] 写为文之由,批判时弊,强调自己的观点。 6.《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 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 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 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助记]  铺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 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 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 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 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 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助记] 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助记] 指出秦必亡之命运。呜呼!灭六国者六国 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助记] 讽 谏唐王朝勿蹈秦皇覆辙。 7.《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 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 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助记] 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 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 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 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 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 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docx文档 2023新高考必考60篇助记版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高中作文 > 文档预览
96 页 0 下载 7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23新高考必考60篇助记版 第 1 页 2023新高考必考60篇助记版 第 2 页 2023新高考必考60篇助记版 第 3 页 2023新高考必考60篇助记版 第 4 页 2023新高考必考60篇助记版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9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2-23 18:36:3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