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必备系列热点主题素材之 “解码十年” 易地扶贫搬迁,960 多万人迎来新生活 在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共有 9899 万贫困人 口摆脱了绝对贫困,其中,有 960 多万人是通过易地扶贫搬 迁实现了脱贫。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 人口最多的一次移民搬迁。8 月 10 日的《解码十年》,我 们来看这场影响深远的搬迁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我国西南边陲,每当夜幕降临,怒江峡谷里福贡县 15 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热闹起来。 很难想象,十年前, 这里的夜晚还是一片寂静。 借助卫星,我们对福贡县 的多个贫困村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观测,记录下了这里十年 间的变化。 这是托坪村,十年前,只能看到一些零星 的房屋和土路。 2021 年 11 月,高分二号卫星再次拍到 这里时,小山村变成了这样。通过航拍扫描技术生成的三 维地图,我们看到 8 栋 6 层居民楼拔地而起;不远处,一座 五人制足球场点燃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村子中心建起了 一所幼儿园,62 个孩子第一次走进教室接受学前教育。 新建的 4G 基站和怒江大桥让小村庄通讯和交通前所未有的 便 捷 。 58 岁 的 老 罗 农 闲 时 当 起 了 “ 快 递 大 叔 ” 。 一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老罗以前从未体验过。他过去的 家在高黎贡山上,出门一个来回就要走整整一天。 山 川阻隔,交通闭塞,困扰着世世代代的怒江人。直到 4 年前, 当地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老罗一家 7 口终于搬出四处漏风的 茅草屋,实现了几代人走出深山、摆脱贫困的夙愿。 崇山峻岭之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搬迁? 利用地理 信息系统的三维地图,逐一匹配上搬迁地理信息,记者还 原出了老罗所在福贡县的所有搬迁路线。这些村庄有的在 海拔 1600 米,有的甚至达到 2500 米。2018 年,村民们沿 着这样的搬迁路线下山定居,全县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安置 点沿着怒江而分布,7 个乡镇里迁徙路线达到了 50 条,15 个安置点共搬迁来了 2.2 万人,相当于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 不只是怒江两岸,过去十年,我国在中西部崇山峻岭 荒漠化严重、高原高寒等地区,开启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 搬迁。 这是青海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1500 亩的空 地上盖起新房,附近 48 个贫困村搬到了这里。 这是贵州毕节柏杨林安置点,7265 套安置房从无到有, 2.9 万人乔迁新居。 这是四川昭觉县县城集中安置点 , 1.8 万贫困人口下山进城。 在全国,因为搬迁而建成的 集中安置区约 3.5 万个,960 多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搬迁,相 当于给一个中等规模人口的国家搬了一次家。 十年一 跨,越千年。很多世世代代贫困的人们更是告别了土坯窝 棚、原始的刀耕火种,直接跨入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十年间,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殊迁徙创造出一个 人间奇迹。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 从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到区域联防联控,蓝天保卫战全面 发力,日益增多的蓝天白云、闪烁繁星正在给百姓带来实 实在在的幸福感。 这是 2022 年的一天,我们根据环境监测卫星数据还原 了中国大气情况,山地平原清晰可见。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很多地方被一层灰色笼罩。 记者调取了 2013 年全国 74 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浓度监测 数据,这每一个球代表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 这条警戒线代表着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当时,只有 3 个城市 在警戒线以下。而污染最为严重的十个城市中,有七个来 自河北。 唐山,河北最大的钢城,钢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左 右。 在津西钢铁厂,借助卫星拍摄的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 十年前,厂区上方蒙着一层铅灰色的尘雾。而到了 2021 年 3 月,厂区、厂房、配套设施清晰可见。十年来究竟发生了 什么? 在这家钢铁厂的焦炭料场,10 个红外监测仪、15 个雾 炮、2500 个喷雾头正 24 小时坚守,一旦发现粉尘超标,立 刻喷雾抑尘。 炼铁高炉车间,出铁口被封闭在集尘罩内,超大功率 风机将烟尘一网打尽。 超低排放智能管控平台,对 2619 个尘源排放点进行全 天候、全流程监测。 而津西钢铁所在的河北省,“十三五”期间,压减的 钢铁产能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河北 PM2.5 平均浓度由 2013 年的 108 微克每立方米减少到 2021 年的 38.8 微克每立方米。 同样是在河北,过去十年,工业排放在降低的同时, 能源结构也在越来越清洁。 这些不断上升的光柱是十年间全国各地不断增长的风 电、光伏发电装机。曾经雾霾严重的华北地区,十年增长 超 4 倍。 这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发电量稳居世界第 一。如今,我们用的每 3 度电中就有 1 度是清洁电能。 我们把全国 33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布的优良天数进行 了整理,发现和 2015 年相比,2021 年每个城市的蓝天数平 均增加了 39 天。 我们对网络搜索平台的数据进行整理发现,从 2018 年 起,雾霾的搜索频次和热度双双下降,2022 年已经降至最 低点。 如今,空气好了,看星星成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在旅 游平台上,截至 2022 年 7 月,星空酒店与民宿的整体数量 已经比 2013 年增长 10 倍多。 繁星闪烁、蓝天白云,这背后印证的正是中国打赢污 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穿山越壑,向交通空白处挺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 畏气概,向着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的交通空白处挺进,逢 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改变了 亿万人的生活。 这是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原的雅鲁藏布江,过去七年里, 17 个火车站在它的沿岸拔地而起,车站的平均海拔超过 3500 米,它们连结起的拉林铁路 16 次穿江而过,将西藏带 入“动车时代”。这段视频拍摄于拉林铁路开通当天的贡 嘎站,那时 11 岁的加央洛珠第一次看到火车,那一天,整 个村子都和小加央一样兴奋不已。 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这十年都在变为现实。在海拔 4700 米的色季拉山,一年中一多半的时间都在下雪。从这 里出发,一片高山深谷中,中国自主研制的硬岩掘进机 “雪域先锋号”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大半年。 高寒、高海拔,特殊的地质条件,这是迄今人类面临 的最具挑战的铁路工程。过去十年,一个个像“雪域先锋 号”这样最先进的装备被研制出来,投入到同样艰苦卓绝 的任务中。在中西部地区,掘进机数量相较于 2014 年增长 了近 8 倍。根据每台设备上的智能定位系统,我们在地图上 逐一找到了这些工程装备的位置,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 祁连山……这在过去都是一座座难以征服的大山,也是我 国交通网上难以触达的空白之处。 十年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交通空白 处挺进,交通网络加速覆盖。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长达 2712 公里的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包 围了起来。戈壁飞砂不再是出行的障碍。以喀斯特地貌著 称的贵州,近 2 万座各式各样的桥梁将一个“地无三尺平” 的地方变成了“高速平原”,贵州即将成为西部第一个市 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十年间,5 万多个建制村通上了公交车。 十年间,西部地区铁路里程突破 6 万公里,占到全国的 40%。这是十年前春运期间,上百万广西务工人员组成“摩 托大军”千里奔袭回家过年的场景。如今,摩托大军已经 成为历史。 十年间,中国人从未停下攻坚克难的脚步,在群山之 中、江河之上,在偏远乡村、戈壁荒漠,创造了一个又一 个人间奇迹,让原本的封闭、隔绝之地越来越多地连入织 密的交通网络,无数人在流动中追逐、实现梦想。
2023高考必备系列热点主题素材之“解码十年”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高考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9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23 18:01: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