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 题立意专家文题解析 76-80 一、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优秀例文】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长长的杠杆分成两段,人与熊遥遥相望,相互对峙。 《主持人大赛》中的这一漫画,在董卿的口中化作一句精 辟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跨过重重疫情,登上热搜 榜首,引发全民深思。 《生命的法则》一书中曾提到过一个著名的“塞伦盖 蒂法则”:草原上有多少只大象,有多少只狮子,有多少 只羚羊,有多少树,有多少草,这个数量没有谁来安排调 节,都是自然而然的配置。但是这个法则中间有一个决定 性的因素,那就是人。在命运的杠杆之上,人似乎是中心 处最重要的那个支点,平衡一切,决定一切。这不免令人 心生疑虑:既然人在生态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枪响之后 真的没有赢家吗? 当然没有。正如董卿在点评中所说:“伤害他人,有时候 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是不可能为所 欲为的。”人类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实则处处受制于 自然。SARS、狂犬病、寄生虫……野生动物成为各种病毒 的感染源,让人感慨:以前人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现在动 物把人关在了“笼子里”。 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剑拔弩张。黄四娘家 艳丽的桃花穿越千年虚虚探出一枝,美如天空之镜的青海 湖倒映出世间第二个太阳,水墨丹青里的江山如碧,诗词 歌赋诵的长天霁色,折折曲牌吟的繁花似锦……昔日令人 目眩神迷的风景,在无数的毁灭之中,一遍遍褪色……如 今,在不少地方,昼时再无碧空如洗,夜时再无漫天繁星 江河再无鱼虾贯游,林间再无鸟语花香。凡此种种,诚可 悲也! 人类战胜了一切,却最终站立于墓群之中。此时,我 们才真正理解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那句感慨:“要 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 中华文明千年生息,生于流域之滨,养于厚土之上。 文明与生态,沿着同一条命脉延伸于历史的沟壑之中,向 人类昭示着亘古不变的真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 则文明衰。”绿水青山不仅仅是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执着, 更是美丽中国的基石。君可见,广东“史上最严”的全面 禁食野生动物制度得到施行;君可见,河北塞罕坝林场里 的一棵棵林木正在崛起;君可见,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 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君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拒食野生 动物、绿色低碳出行…… 刘同曾言:“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 裂的巨响。”愿你我以点滴行动汇成生态洪流,以细微观 察聚成绿水青山。既然恶意与自私的枪支只会如潘多拉的 魔盒一般带来无尽的不幸,索性放下枪支,种下象征着和 平与自然的绿色橄榄树。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且让你我凿开坚硬冰层,共同 迎接春意清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野,甚至在我们的校园里,总能见 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茂的枝叶, 如一把巨伞,庇护着树下的生灵。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 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有时或许还有敬 畏和沧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自拟标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 800 字以上;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 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展开联想,确立主旨。写此文,要善于联想。我 们可由大树的“绿荫”浓密,无私奉献,联想到为祖国建 设作基石的工人、农民、战士等,在相似联想之中讴歌其 奉献精神;可由大树与天公“试比高”的参天之势,想到 人类与它相比其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利用对比联想抒写对 大树的敬畏之情;可由大树的成长历程想到万物生长的过 程,由大树木质之优,想到万物之美,以相关联想的方法 歌颂其成长之美,生命之美;还可由大树之现在,想到大 树之未来,以推测联想的方式来赞美其绿意长青,生命永 恒。总之,我们一定要由外到内发掘出大树之“高大上” 然后锁定这些赞美之点,写出意蕴丰厚的美文来。 二是描摹生动,抒发真情。借物抒情,一定要做到描 摹生动,情景交融。如何达到此种境地呢?首先要调动 “五觉”,细腻描绘大树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方 面,让大树触手可摸、色味俱全。其次是讲究方法。描写 大树之时,不妨按远近高低,早晚四季,内外表里等不同 的观察顺序来进行写作,还可采用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 虚实结合、妙用对比等方法,增添血肉,彰显丰满。 三是优化语言,表达灵动。写此文,语言精美才会让 大树的形象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不妨融记叙、描写 说明、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先咏物后抒怀,以多样的表达 方式,使得文章灵动多姿,生动形象。我们不妨运用拟人 排比、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大树鲜明的特质 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 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 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 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寄托精 神的家园。 请以“自然的家园”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明确文体;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附加引语式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关键句:“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更是 我们寄托精神的家园”,此句明确了写作内容——感受自 然之美;指明了文章写作立意的中心——抒发对大自然的 热爱、赞颂之情,在大自然中陶冶审美、寄托情怀。 材料列举了陶渊明、王维、朱自清、毛泽东四位诗人、 文学家在不同的美景中的不同情怀、感受、精神面貌,充 分地说明了大自然不仅能提供予人美的享受,更能让人将 自己的内心情感、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寄予其中。 题目规定了文章的体裁,要求写成一篇写景状物的散 文,考生首先应理解的是,写景物、写自然是手段,是依 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是文章的中 心,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的文字之中。其次, 考生应结合题目中的“自然与家园”进行分析:“自然” 指的是自然环境、景色风物;“家园”指的是精神家园, 即内心的感情世界,而非实体的家园。因此,可以选择自 己熟悉的、喜爱的、有把握写出特色的景物,将自己的某 种情感寄寓其中,以“先景后情”的方式铺开写作,最后 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最后,写景的时候,应把握写景的 顺序和角度,可以采用一些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写作 技巧。 立意: 1.秋雨绵绵,思念友人。 2.春夜新月,寄托希望。 3.高山远树,心境平和。 4.冬日雪景,厚重沧桑。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自清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物我两忘,是对现实世界 忧愁的突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景中融入自己深切的爱国 之情,是对时代阴影、个人悲剧的突围;陆蠡把瘦黄的枝 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是对自我迷茫心灵的突围…… 请以“突围”为话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标题补充完整,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本题是材料+话题作文。 话题“突围”,思维含量较大,由此引发的构思空间 很广,考生既可以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也可以就“突 围”发表议论。“突围”是一个比喻性文题。“围”所喻 指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可以是阻碍人前行的事物,如不良 的习惯、陈旧的传统、僵化的思想、内心的束缚;也可以 是不利于人自立自强及和谐生活的事物,如舒适的生活、 优越的环境、狭隘的心胸,甚至父母的溺爱、亲友的帮助 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现实世界的忧愁喧嚣,如时代的阴 影、个人的悲剧,如自我迷茫的心灵。“突”这一动作, 可以理解为摆脱、走出、消除、战胜等。“突围”不是无 意识行为,而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主动出击,并有一定 的突发性。材料中列举朱自清、郁达夫、陆蠡三人的作品 展现何为突围以及如何突围。 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 如“为何突围”:①只有对陈旧僵化意识进行剔除, 创新意识才有生存的土壤;②只有挣脱繁冗的束缚,人生 才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更加自信;③“突围”是自我独立 成长的开始,只有这样,“我”才能变得坚强自信;④ “突围”是自我精神的奋起,只有这样,“我”的生活才 能变得更有价值。 如“怎样突围”:①突围,需要信仰作灯;②突围要 有理性冷静的心境;③突围,需要“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的勇气;④突围,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生活智慧和 思维创新;⑤突围,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吹响“集结 号”。 行文构思上,题干要求写作“散文”,考生可以化大 为小,结合具体的事情或事物来展现“突围”:开篇可以 由材料引入,如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突围”给自己带 来的影响;然后联系现实展现个人或现实的处境,接着展 现如何“突围”;最后展现“突围”后的收获或成长。 立意: 1.调整好心态,走出失败的困扰是突围。 2.摆脱困境的束缚,自立自强是突围。 3.不断挑战自我,以更高更快更强超越极限是突围; 4.万众一心团结合作战胜疫情是突围。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 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了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 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 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 为你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 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 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有人情味了,太冷 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 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 失败也罢,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 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 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 [要求] ① 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 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为记叙文或散文。可以记叙经历 编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展开想象等等。③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附加引语式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西点军校那句“报告长官,没有借口”彰 显的是绝对服从的军人意志,“没有借口”是一种责任与 担当。这个例子是思考的引子,其实在很多重要领域,一 旦因为过失导致事情产生严重后果,再冠冕堂皇的理由均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文题解析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21 20:46: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