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高考备考:名校模拟作文题立 意专家解析 26-30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人 们才能做到全情投入。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文题解析】: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是否只有认识到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才能全情投入? 对于材料中给出问题,可以辩证地分析看待。所谓意义, 即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 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做事之 前,若能先认识到这件事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 和价值,能让人树立起信心,理解前行的方向,明白自己 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位置,能让人对抗恐惧、对抗 无聊和便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意义象征着目标,人如果有 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勇气和信念,即使面 对艰难困苦和个人牺牲也会在所不惜。因此,人们能事先 认识所做之事的意义,有助于全情投入、促进最佳表现。 反之,没有认识到所做之事的意义,其实也不妨碍全 情投入、努力耕耘。能否全力而为,并不在于是否事先知 晓意义所在,而取决于做事的态度。事实上,我们不可能 在每次做事之前都先去深入解读这件事的意义之后才展开 行动,有些事的意义也并非一时半刻就能思考清楚,因此 事必躬亲、重视细节、追求成功、全力以赴的态度才是致 胜的关键。只要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孜孜以 求,就能全情投入,就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而这与是否能 认识到这件事的意义是无甚关联的。即使能认识到事情的 意义,但若缺少了踏实勤勉的负责态度,也不能全情投入 迎接成功。 因此,可以在以上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行文过程中 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合宜的论据来进行支撑。 立意: 1.态度决定高度。 2.认识意义,确定目标。 3.多行多为,脚踏实地。 4.知行合一,迎接辉煌。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第一个发现石墨烯的 科研大牛,第一个自驾横跨中国的女司机,第一个在一分 钟内吃完十个汉堡的壮汉……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这样 的“第一人”津津乐道;但也有人对这样的关注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少 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列举了探险界(首登珠峰第一人、自驾横跨中 国第一女司机)、科学界(第一个发现石墨烯)、生活界 (第一个在一分钟内吃完十个汉堡)等领域的一系列“第 一人”。并对此展开讨论:是否有必要关注第一人?第二 或其他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关注。所以,本次作文题关键词 是“第一(或首创)”,写作中可围绕着关键词选择其中一 个角度来谈,也可以多角度展开。 所以,写作时可以对“高度赞扬第一”或“充分最终 第二”这两方面展开思考。写作中应当指出,那些在正道 上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永远值得我们去尊敬(违法犯罪 或有害社会健康的第一人当然不算)。但是只关注第一, 而忽略第二或那些在第一背后默默奉献的人的做法,是不 应当被提倡的。所以,写作时要注意,即使要肯定第一, 也不能孤立、片面为之,否则会偏题;至少要兼顾第二, 行文中要同时提及第二,表明对“第二”的立场与态度。 第二重要,为什么;第二为什么不该忽略;对这两个问题 的解答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意的正确性。 立意: 1.敢为人先,勇争第一。 2.第一背后的无名英雄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3.是第二成就了第一的辉煌。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对此你 怎么看?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自唯意志主义创始人叔本华曾说过的话,“一 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 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 的。”但他强调愉快独处的前提是一个人得有丰富的精神 思想,“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 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一个精神思想能力比较弱的人, 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 无聊。” 由此,写作的思路也就很明显了。一个人在独处时才 能成为他自己,是因为一个人独处时,他可以充分地自由 思考,而不必被他人所裹挟。这是写作时应该对材料进行 的阐释。但在此之外,还可以更进一层,指出,真正的思 想自由并不在于是否独处,而是应该时时刻刻积累自身, 让自己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让自己有准确判别信息准确 性、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此外,一种纯粹靠读书学 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 人工植皮,并不能真正融入自身。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 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只有将这 两者充分结合,我们才能做到不管身处何时,都能保有自 由而独立的思想,都能自由而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从而成为真正的我们自己。 参考立意: 1.不放弃任何一道思想的闪光,不放弃任何一个自己。 2.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不论何时都是我自己。 3.失去自我的源头是独立思考的空白。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 2 月 4 日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到 2 月 20 日圆满闭幕, 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给世界留 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和美妙的瞬间。其中贯穿冬奥会开幕 式和闭幕式的“一朵雪花”的故事,向世界传递了来自双 奥之城的感动与温暖:在冰雪五环的映衬下,一朵朵“小 雪花”,凝聚而成一朵晶莹璀璨的“大雪花”,共同守护 着奥运火种。这一幕,让人们感到,奥运会承载的意义远 超体育层面的含义: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然而 每一朵雪花都有其独特的光华,在鸟巢,不同的雪花守护 着同一个火种,一起向未来……假如新浪微博作者橙子辅 导发起了征文活动,请你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 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立意】 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困难不可怕,携 手共摧之携手奔赴,未来可期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秩序优先于个性。秩序优先重规矩、 重伦理,而个性优先重自我、重自由。随着社会的变迁, 我们如何认识“秩序与个性”的关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这道题给了“秩序”和“个性”两个界定:“秩序”, 重规矩、重伦理,而“个性”,重自我、重自由。这样的 必要界定,就可以让我们理出一个思路:传统社会—— (已然)注重秩序——重规矩、重伦理;现代社会—— (或然)追求个性——重自我、重自由。这样的思路,有 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秩序”与“个性”的关系时,不会 脱离他们的前提——“社会背景”,也不会脱离他们的 “内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追问:1.传统社会是什 么样的社会?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传统社会注重秩序,即 重规矩、重伦理?3.社会的变迁,让我们的社会从“传统” 变为“现代”的变化有何特征?4.现代社会,是否会发生二 者的权重的转换?5.如果现代社会,崇尚追求个性,是否是 有条件的? 因此,本题虽然是围绕“秩序与个性”的关系展开思 考,但是绝对不能丢掉“中国传统社会”和“社会的变 迁”这两个重要因素。题目的任务是思考“随着社会的变 迁,如何认识‘秩序’与‘个性’的关系”,那么中心论 点就应该首先回应这个问题。而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追问与 回答,可以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作为行文 的中心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民主制度的 完善,我们的社会与原本的社会结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乡土中国”的基础已然崩塌,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完善 所以原有的一套“秩序”也必然受到冲击,符合新型社会 模型的秩序“重流动”和“重分工”的新秩序将会重新在 社会获得地位。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当下社会就将原有 的“规矩”与“伦理”全部打破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 特色,不会轻易地被外部因素影响。我们本质的传统观念 伦理与思想,可能千年未变,融进我们儒家思想的传统, 一直根植于我们的方方面面,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斩断这种 文化联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传统”与“个性”的关 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逐步变迁的中国社会,“秩序” 与“个性”的关系不应该是孰重孰轻的简单的地位转换, 而应该是彼此更加紧密融合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 现代社会,应该是在我们中国传统秩序上,追求个性的自 由,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这个秩序所包含的 “伦理与规矩”并不是传统的封建礼教,而是新的社会下 的新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随着社会变革的革新,而不是对 传统的完全颠覆。 参考立意: 1.追求个性亦要遵守秩序。 2.规则秩序有时代性,应尽量能满足人的需要而调整、 完善。 3.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兼顾秩序与个性。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意大利报》的发行人朗根尼西说:“不要给我忠告, 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材料二: 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明暗》中说道:“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君主耳聪目明 的原因是广泛听取意见,闭聪塞听的原因是只片面听取某 种意见。 以上材料有一定启示意义。《中国青年报》的“青年 之路”栏目邀请身为高三学子的你为他们写一篇文章。请 你面向青年读者,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则材料意思是要敢于犯错, 不能只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使犯了错,在实践中的错误教 训也可以让自己成长。第二则材料引导学生广泛听取别人 的意见,不可偏听偏信。由此可知,材料的核心就是“意 见”,一则是不需要意见,一则是需要意见。“请你面向 青年读者,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给出了写作营构的情境 写作者的身份,也给出了写作面向的对象。这里引导考生 结合高三学子的身份,表达“青年之路”上的经验和思考 面向包括众多青年在内的广大读者,需要辩证地谈论青年 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看待成长和意见的关系。综上所述,本 次作文的立意是要关照关键词“意见”与“青年成长之 路” 写作时可以从某一角度切入,联系实际,表明成长也 需要意见;也可以联系实际,表明生活中行为和现象。切 记不能过于绝对化,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意见,因为听 不听意见,一看发出意向,二看意见的具体内容,三看意 见的时机等等。重点需要分析,哪些情况之下哪些意见需 要听,哪些不必听等。行文
2023高考备考:名校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17 05:54: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