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 卷研讨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 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 新成果。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 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 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做好我国经济工作 的逻辑起点。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在经历长期高速增 长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通过高质量 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 从需求结构变化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模仿型 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 化需求。从国际经验启示看,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全球 100 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 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我国要顺利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需要顺应并遵循这一经济规律。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投 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长,必定因能源、资源、环 境等约束条件日趋紧张而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 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 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 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 胡同。”高质量发展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在质量变革、效 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将促 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走出一条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高质量发展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 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 众的需要呈现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 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 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 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个“需要”不是 一般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经济发展带来 的消费需求质的变化。高质量发展聚焦我国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问题,着力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为产品和服 务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将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不 断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物质 基础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 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经济质量的提升。有量 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 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但也要看到,与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发展仍 有很大差距。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科学技术、 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 破关键核心技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经济的质 量和韧性,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新发展理念 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代变迁 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 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 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这一重 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开 放性。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要实 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 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我们 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 观。”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 不断深化,必须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持续升级,必须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谋篇布局 必须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统筹发力。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 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意气风发向 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 进。十年来,我国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年人 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3.5 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 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13.6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超过 10 亿人。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 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然要求。 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 买不来、讨不来的”“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 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 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 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科技创新 事业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作出建设科技强国 的重大决策,确立到 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 标,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习近平总书 记引领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 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卡脖子”问题加大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从 2012 年的 1.91%增长到 2021 年的 2.44%,在世界知识产 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 十二位,天宫、蛟龙、中国天眼、大飞机、北斗等一大批 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 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断开 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践 证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根 本支撑。 必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 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 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科学谋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推出一系列大手笔大方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 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 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以“江河战略”为牵引,推动长 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 布局,绘制出一幅联动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中国经济新 版图。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 总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 振兴、组织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实践证明,下 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 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 平保护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 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践表明,生 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 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十 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 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 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 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 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 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 至中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经济循环, 尤其要实现供给侧有效畅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 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必须坚持“巩固、增强、提 升、畅通”八字方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 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坚持需求侧管 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 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在更高水平上扩 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国内 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 赢、共同繁荣发展。 在高质量发
党员干部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研讨稿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14 07:31: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