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64 篇情景默写专练 1-2 《劝学》《师说》《逍遥游》《阿房宫赋》 (1)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 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 。” (2)在《劝学》中,荀子以借助车马能致千里、借助舟 船能渡江河为喻,形象地说明了“ , ”的道 理。 (3)《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 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 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学习的意 义是十分重大的。 (4)不驰于空想,不警于虚声。《劝学》中,“ , ”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 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5)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 和二蟹,然“ , ”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才能获得成功。 (6)《荀子·劝学》中,“ ”明确指出蚯蚓能以 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7)《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 直,因为“ ”。 (8)《劝学》中两句“ , ”,通过 “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 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9)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 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认为君子的 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 就是因为“ ”。 (1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时, 写道“ , ”并指出其原因是心思浮躁,与蚯 蚓的心思专一形成了鲜明对比。 (11)《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 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 (12)《师说》以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作对比后,作者 直接点明白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13)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 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 “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 , ”的尴尬局面。 (14)韩愈《师说》中用“ , ”两句,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 15 ) 韩 愈 写 作 《 师 说 》 一 文 的 缘 由 是 “ , ”。 (16)《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17)“名师出高徒”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现 实生活中,弟子超过老师,老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却屡见不 鲜。对此,韩愈在《师说》一文用“ , ”两 句话作了诠释。 (18)韩愈《师说》中,用惊诧语气表明士大夫不重 师道的后果的两句是“ , ”。 (19)韩愈《师说》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之后, 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如果不及时 纠正这种态度,必将会“ , ”的结果。 ( 20 ) 韩 愈 在 《 师 说 》 中 指 出 , 无 论 “ 他 ” 生 在 “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 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 师,其前提是“ ”;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 蟠的原因是“ ”。 (2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 有大物的凭借。如果“ ”,就只能以芥草为舟; 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 ”。 (22)《庄子·逍遥游》中,通过蜩、学鸠与大鹏的对比,说 明“ ”;通过朝菌、蟪蛄、树及彭祖的比较,说明“ ”。 (23)庄子在《逍遥游》中“ , ”两 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 逍遥游。 (24)《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是“ , ”。 (25)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 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 , ”。 (26)《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 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 “ , ”。 (27)《逍遥游》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 句子是:“ , ”。 (28)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 (29)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宋荣子因为“ ”,所以不能算逍遥游;而列子也因为“ ”不能算 真正的道遥游。 (30)《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 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 用的句子是“ , ”。 (32)杜牧《阿房宫赋》用“ , ”两句 交代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 (33)杜牧《阿房宫赋》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 如“ ,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阿房官占地 之广、建筑之高。 (3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 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 ”。 (35)《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尽情地揭 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写架起房梁 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 (36)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 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佐证了杜牧在《阿房 宫赋》中的“ , ”观点。 (3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这组对 仗工巧语句突出了秦始皇肆意浪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 生活极度奢侈。 (38)杜牧《阿旁宫赋》中,“ , ”两 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米还要多。 (39)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 赋》中所说“ , ”。 (4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一句,勾勒出阿 房宫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以“ ”句,展示出连接楼阁 的长廊的特点。 (41)杜牧的《阿房宫赋》在批评“秦爱纷奢”时,“ , ”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 (42)(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 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 那么“ ”,又怎么会灭亡? (4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 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 错落,精巧工整。 (4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 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索取一毫也不肯放过,用起来挥霍 无度的语句是“ , ?” (45)《阿房宫赋》中,“ ” 一句通过动作描 写,说明了六国获得珠宝玉石的方法,“ ” 一句通 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秦人对待珠宝玉石的态度。 (46)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 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栋柱之多,具有很强的 艺术感染力。 答案: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8)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9)輮使之然也 善假于物也 (1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9)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20)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2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6)(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7)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9)犹有未树也 犹有所待者也 (30)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3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4)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35)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 (3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8)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3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0)隔离天日 廊腰缦回 (41)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42)(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 (43)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4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5)剽掠其人 弃掷逦迤 (46)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赤壁赋》《诗经·氓》《离骚》《蜀道难》《登高》 (47)苏轼《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 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 (48)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 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 句是“ , ”。 (49)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 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 (50)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 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51)苏轼《赤壁赋》中先用“ ”来描写在辽 阔江上行船就好像驾风而行,再用“ ”来描绘飘飘然 的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仙人。
高考64篇情景默写专练1-2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13 16:04: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