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考语文考前总复习超全资料汇总 (打印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论述文本选择题①先看题目明确选择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②仔细看选项,画出其中的一些关键 词(比如:关联词、陈述主体、受体等)③仔细和原文对 比④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 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 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 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 表示时间、空间的 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 表示 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 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 防止、肯定……E 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 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 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 文)B 张冠李戴,表述 A 的内容说到 B 头上。C 无中生有 (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需注意选项中 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 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D 偷换概 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E 以偏概全, 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F 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 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G 或然变必然,可能 发生说成必定发生。H 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 果关系。I 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 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J 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 词的指代表述错误。H 观点与论据不搭,论证结构判断错 误或者论证逻辑错误。注意第 4 题以下常见题类型:1) 某材料有怎样的论证特点?答题角度:①明确中心论点 ② 简要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③论证方法 ④论证结构 ⑤论证语 言特点 2)某材料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答题 角度:①概括每段段落大意 ②合并同类项 3)某材料用了 哪些论证方法?答题角度:①点出论证方法 ②结合具体分 析 ③指出效果论证方法汇总:(1)举例论证(例证法):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2)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 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 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 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 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 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 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 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5)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 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 还可以因果互证。(6)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7)演绎 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 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 点。(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 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第五题做题方法:一般 问策略、方法,看懂问题,在材料中找答案(注意分条概 括,不要抄原文!) 小说阅读主观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一、情节(一)一般 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 方面入手:1、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 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2、结构上,有无 “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3、另 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 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二)情节的具体作 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 兴趣;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 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①为 ……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②表现了 ……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揭 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四)情节 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 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如 《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 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补充——【常见叙述方 式】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 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 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 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 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照应上下文。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 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 楚,照应得体。(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作用: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 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 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 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 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 血馒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 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 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6)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 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 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 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 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 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 考;② 引出下文的情节;③ 突出人物形象;④ 揭示小说的主 题。(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 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 《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烘托水生嫂的 美好心灵。奠定全文感情基调。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 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 的力量。如《项链》。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 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 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 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 是不值钱的。(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 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 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 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 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 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 因。(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 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 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 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 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二、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 方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 衣着、姿态等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 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 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 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 画。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 格、特点。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 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显示人 物身份、地位,间接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 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 作品的主题思想等。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动作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⑤细节描写:更 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 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 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 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 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 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主 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 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 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 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 为主要人物服务, 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 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 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4.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 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 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 形象 A.身份(思想)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C.情节(活动过 程)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 F.比较三、赏析环境描写 1. 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环境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 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 交代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 揭示社会本质 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A 渲染故事 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 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 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 从而显露其性格。 C 推动情节发展。 D 暗示社会环境。 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 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E 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
高考语文考前总复习超全资料汇总(打印版)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语文 >
文档预览
74 页
0 下载
9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07 14:42: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