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高考作文高分攻略! 牢树三种意识,彰显三种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高分攻略 一 牢树三种意识 1.审题意识 从 2021 年全国高考语文 8 套作文试题来看,新高考 背景下的高考作文试题类型仍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只 不过此类作文的试题材料已不再是单一的时政类材料,而 是将名言警句、哲理图画、生活现象、时政热点等按照一 定的关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复合类材料,所以考生必须 树立极强的审题意识,务必先审试题材料,再审写作任务 唯有如此方能精准立意。 (1)审材料。审材料就是要求考生立足材料中的某些 关键词、材料各层面之间的关系、材料的侧重点等对材料 进行深度分析,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如:2021 年全国甲 卷作文题“可为与有为”,考生必须审出材料的侧重点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21 年全国乙卷作文题 “理想”,考生必须审出材料是从“理想的性质”与“实 现理想的途径”两大方面来阐述“理想” 的, 而 不 能 泛 谈 理 想;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强弱之辩”, 考生必须审出材料的侧重点是“由弱变强”而 不 是“ 由 强 变 弱”;2021 年全国新高考 II 卷作文题“人字描红”, 考生必须精准把握材料中“逆锋起笔”“不偏不倚”“藏 而不漏”等词语的内涵;2021 年天津卷作文题,考生必须 精准把握材料中“纪念日”“路标”等词语的内涵要求。 (2)审任务。审任务就是考生不仅要准确把握试题所 限定的写作任务,还要准确把握写作任务的相关写作指令 如:2021 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的写作任务为“以 ‘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2021 年全国乙卷, “理想”的写作任务中包含写作身份为“当代青年”,写 作主题为“理想”,写作内容为“自身发展的思考”等写 作指令;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辩”的写作任 务包含写作立足点为“材料的启示意义”,写作内容为 “你的感悟与思考”等写作指令;2021 年全国新高考 II 卷 的写作任务中包含写作立足点为“漫画的寓意”,写作身 份为“新时代青年”,写作过程为“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 鉴别与取舍”等写作指令;2020 年全国Ⅰ卷的写作任务中 包含写作文体为“发言稿”,写作思维过程为“权衡选 择”,写作内容为“读后感”等写作指令。 2.内容意识 2021 年全国高考语文 8 套作文试题,其中北京卷为命 题作文,全国甲卷为主题作文,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 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Ⅰ卷的写作话题材料则给予了明确 的限定;2020 年全国 8 套作文试题,其中 5 套的写作话题 材料也均已明确限定。由此可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作 文行文过程已由对时政材料的评论转为对某个主题的论证 所以为了使文章论证有力,考生必须有极强的内容意识以 能从各个层面选取大量的论据来论证写作主题。如 2021 年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优秀作文《青年有为,则中华有 为》之主体片段—— 吾辈青年,当坚定理想,找准人生坐标。 君可闻李子柒借茶园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式田园之美; 君可见国民才女武亦姝,以理想为因,践行为果,终考取 清华大学;君可知“00 后”大学生刘上,以理想为峰,不 断攀登,用三年时间让自制火箭发射升空,初圆航天梦。 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时代赋予 我们选择理想的权利,我们当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但 尽绵薄之力,不负韶华之景;但耀爱国之烛,不负盛世之 春。 吾辈青年,当紧跟时代,顺应发展大势。 100 多年前,广大进步青年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投 身革命洪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我们景仰的革命 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 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他们都给予我们 精神的滋养和激励。复兴路上,当代青年要在顺应发展规 律中抓住机遇,聚焦“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 三大主攻方向,在早日实现“三区战略”过程中,在不断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寻找发力点、做好增长点, 要积极探索创新,聚焦“六新”,努力在关键领域、“卡 脖子”的地方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本片段,考生选取了李子柒、武亦姝、刘上、李大钊、 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 年等人物素材,选取了“ 三区战略”“六新”等热点素材, 从而使文章内容既丰富又具有层次感。 3.表达意识 既然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作文的行文过程侧重于论证 某一主题,考生就必须有极强的表达意识以实现文章结构 严谨、思路清晰、卷面“颜值”高等,具体操作为:①全 文字数在 960 左右;②分段合理,不可有过长的段落;③ 观点句最好单独成段或置于段首;④名言警句要置于开头 及主体段的段首、结尾,或将其作为主体段中的第一个素 材或扣题句;⑤善用过渡句。如 2021 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 《青春韶华,逐梦而生》之主体片段—— 新时代青年逐梦,必将修身立志作为水源木根。 亚圣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理想虽然美好,但其必经之路定然充满艰难险阻。我们行 走在路上,前途渺渺,若无“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豪 情,若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若无“北海虽 赊,扶摇可接”的胆识,我们将依靠什么来支撑疲惫之躯 踏稳每一步?修身,以“义”为标准,修的是个人能力, 修的是人生态度,修的是逐梦理想的水源木根。 新时代青年逐梦,必将奋斗实干作为舟桨船帆。 无论是《诗经·大雅》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勤 劳,还是陆游“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告诫,都彰显中华民 族实干的品性。同样,青年理想的实现不是靠空想,而是 靠行动。“硬汉”海明威把《永别了,武器》草稿修改了 39 次,贝克汉姆每天苦练任意球上百个,郎朗每天练习钢 琴 6 个小时……他们为实现理想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海明 威斩获诺贝尔奖,“贝氏弧线”闻名足坛,郎朗也成为中 国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因为奋斗实干,无数先人以热血 铸就历史丰碑;因为奋斗实干,无数同胞用汗水浇灌时代 希望;因为奋斗实干,无数后辈也必将用双手再创未来辉 煌! 本片段,考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彰显极强的表达意识: 首先将观点句单独成段,给人以醒目之感;其次是将名言 警句作为主体段的第一个素材且置于段首,从而增强了语 言亮点;最后,两个主体段长短合理,给人以错落有致之 感。 二 彰显三种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作文的试题材料,其作用已不是 简单地引出写作任务或写作主题,而是从多个层面对写作 任务或写作主题进行了限制,所以考生一定要准确把握材 料各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让文章的立意和行文脉络 与试题材料的内在逻辑保持高度一致。如:2021 年全国甲 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其写作主题中关键词之间的逻辑 为“可为”是“有为”的前提;2021 年全国乙卷作文“理 想”,材料各层面之间的逻辑为先树立符合“义”的理想 再采取相应行动去“实现”理想。如 2021 年全国乙卷优秀 作文《让青春理想绽放在祖国大地》之主体片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树充满大义之理想。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主要是有 一代又一代充满大义之理想的英雄们。你看,屈原在《国 殇》中捶心慨叹:“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陆游在《示儿》中 殷殷谆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凛然高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再看,李大钊、方志敏 赵一曼、江竹筠、张富清、王继才、杜富国、孙家栋、黄 大年、钟南山……他们哪一位不胸怀国家、民族之大义理 想!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充 满“大义”之理想,让青春理想与时代同频共振。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以实干追求理想。 实干,是备受中国人推崇的美德,也被认为是一切幸 福的源泉。你看,袁隆平院士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和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一顶草帽、两脚泥土,扎根 在田间,用几十年的时间,大幅提高杂交水稻亩产,为中 国与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你看,张桂梅校长扎根深山 40 多年,她无惧病痛缠身,不负生命韶华,让一代又一代深 山里的女孩走出大山。你看,从南京长江大桥、“两弹一 星”、大庆油田,到经济特区、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再 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一代代中 国人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身为当代青年的 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用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让 青春理想绽放在祖国大地上。 本片段考生紧扣材料内涵的内在逻辑关系行文,先谈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然后再谈如何实现 理想,如此构思,使文章不仅立意紧扣材料内涵,而且思 路环环相扣。 2.辩证思维能力 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 特别是在新高考背景下,这种命题导向又呈现出越来越突 出的显著特征。如:2021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辩”, 2021 年浙江卷“得失之辩”,2021 年上海卷“时间与价 值”,2020 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 2020 年浙江卷“人生坐标与现实变化”。针对此类试题, 考生一定要立足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立意行文,切忌只 谈其中一个方面或“平分秋色”地谈两个方面。如 2021 年 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辩”优秀作文《纵生而弱,难抵 向强而往》之主体片段—— 生而强者,滥用其强,终至泥潭。自古而今,好高骛 远,恣意而为以致大厦倾毁者无数。金溪方仲永,五岁能 赋诗,才极聪慧。然不读书,不精艺,十年过后,终为笑 谈。大清盛世,天国之尊,万国来朝。然锁国门,食鸦片 醉生梦死,终至国破。辛亥一事,除清君,立新世。然革 命之种,终落贼手,毁先生遗愿。由此观之,纵生而强者 若不加以辛勤精进,终将沦为平庸甚至败者。恃强而不奋 进者必亡。 生而弱者,勤自锻炼,终登山巅。小至个人,大到家 国,韬光养晦,由弱至强而于平地起高楼者亦无数。近代 华夏受百年之辱,然历经几度春秋寒暑,于战火中前行, 在废墟中涅槃,共赴中华之伟大复兴! 生而强弱已定,唯以奋志拼搏,方能扭转乾坤。“天 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正如《道德经》所言,以 弱者之姿,拼力之搏,终至至强。中国共产党以“星星之 火”,就“燎原之势”。“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 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 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党正是面对国内外强敌 挽大厦之将倾于危急时刻,顶风雨前行,披荆斩棘,方至 今日之百年辉煌。苦难,在弱者眼里总是颠覆命运的波涛 而于强者,则是誓将沙子磨砺成珍珠的熔炉。此乃吾生而 弱乎,历磨
2022年高考作文高分攻略!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海锋 6 于 2023-02-07 14:14: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