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2022 届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高 三教学情况调研(二)作文标准细则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 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文 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 13000 余元,扣 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 6500 元。他给自己制定 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 400 元。从研一开始,他 每个学期拿出 3200 元,资助 4 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 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 不少清华校友纷纷转发该文并发表看法。其中,有这 样一则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当真的面对深陷 困境的人时,我们往往又有不同的表现:有人会寄以无限 同情,却遗憾自己不够强大,可能止步于善念而不为;有 人会及时施以援手,哪怕自己的境况也很艰难,但依然会 尽力而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一段材料概述了一位清华贫困生节俭助人的事迹。 材料共有五句话:第 1 句引述了这位贫困生的一句自白“我 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这句 话是统摄这段材料的中心句;第 2 句话点明了人物的身份— —清华贫困生——一名成绩优秀却经济困难的寒门学子; 第 3 句话交代了他主要的经济来源——奖学金和助学金,依 靠自己的优秀和别人的帮助维持大学生活,体现出他的自 强自立;第 4 句话中“严格的开支计划”与“每个月只能花 400 元”,突出了他的自律与窘迫;第 5 句话介绍了他自身 处于贫困窘境,仍不忘资助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 结合整个材料,核心问题应该是身处困境的清华贫困 生为何要资助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分析其动机,重点是 对第一句“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 也好”的理解,“他们”应该是帮助过这位学生的个人、 机构、学校等,“照亮其他人”,意即帮助别人摆脱困窘 苦难等,他以前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他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回报社会,将这种爱心、善行传递下去。 第二段材料截取了一则清华校友对该生事迹的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说明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念” 但当真的面对深陷困境的人时,人们又会有两种不同表现 一种是因自身不够强大而止步于善念的“不为”;一种是 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尽力而“为”。因为第一段材料内涵丰 富,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第二段材料其实起到了收束角度 的作用。 提示语给出写作任务;要求从“你”(高中生、当代 青年)这个角度,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来谈谈看法。 第一段材料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立 意:作为一名贫困生,可以借别人的帮助走出困境,也可 以通过自身的自立、自强、自律走出困境;作为一名受助 者,要有感恩之心,懂得以善行报答善行,传递善良,回 馈社会。第二段材料中校友的评论其实起到了收束角度的 作用。“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材料开始将重心转移到 “爱心、善念”上,进而列举了“善念”以后的两种不同 行为并引发我们思考:面对深陷困境的人,我们是止步于 善念的“不为”,还是尽力帮人的“为”?根据第一段材 料中的清华贫困生的行为,校友的叙述明显倾向于后者的 “为”,材料的价值取向比较明晰。根据第二段材料,第 一段材料的写作重心应该聚焦为第二个角度,写作主题应 该围绕“善念与善行”(或“爱心与爱行”)展开,特别 要肯定那些“哪怕自己的境况也很艰难,但依然会尽力而 为”的“善行”。因此,“我们”(高中生、当代青年) 在面对深陷困境的人时,不仅要有“善念”,更要有“善 行”,即使“我们”(高中生、当代青年)身处困境,依 然要“尽力而为”,应该是文章中体验和思考的侧重点。 要注意的是:虽然人皆有善念,但在当今社会中, “为”与“不为”的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材料并不是通 过批判“不为”来肯定“为”,而是通过肯定清华贫困生 的“善行”,特别是“自己的境况也很艰难”情况下的 “善行”,凸显其“为”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来引发“不 为”者和整个社会的思考。意图唤醒更多人内心深处的扶 危济困的善良,凝聚社会向善而行的正能量。 此外,第二段材料中,在面对“止步于善念的不为” 这一情况时,“无限同情”他人的“善念”和现实“不够 强大”的“能力”之间的矛盾,也可以作为作文的切入点 即到底是“不能”---没有能力为,还是“不为”---有能力却 不愿意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如果确实因为自身 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时,我们仍可以慈悲之心、共情之 力,给予身陷困境者以同情、关注,为他们鼓与呼,唤取 社会的救助。这亦是“善念”转变为“善行”,应予以肯 定、鼓励,视为立意深刻。但如果抛开“善良、爱心”这 一关键词,只谈“不能”与“不为”的区别,作文降一档 次评分。 可能的立意可以如下: 1.“我们”在面对深陷困境的人时,不仅要有“善念”, 更要有“善行”,即使“我们”身处困境,依然要“尽力 而为”。(身处困境,亦及时行善;“因为自己淋过雨, 更想为别人撑伞”) 2.“我们”有 “善念”,但确实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暂 时无法为“深陷困境的人”提供实质性帮助,但是我们一 直尽自己努力行“善行”去帮助他,也依然在“尽力而 为”。(怀恻隐、同情、慈悲、共情之心,向善而行; “爱”未必“莫能助”……) 3.善念长存,善行常为;回馈社会,把爱传递;以善报 善,让爱循环;厚德载物,传递善良…… 4.一点善行胜过千般善念;呵护善念,量力行善;勿以 善小而不为。 【评分说明】 一、评分原则 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 写作基本能力。不唯立意定高下,要从审题、立意、选材 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 二、特殊作文评分 1.只根据第一段材料围绕“如何走出人生困境”或者 “走出人生困境需要怎样的品格”来写,原则上不超过 36 分。 2.只列举别人的例子,未能结合“我”——当代青年自 己的体验和思考展开阐述,原则上不超过 38 分。 3.如果忽略材料中“哪怕自己的境况也很艰难”这一限 制性条件,单纯谈“善念与善行”;或者抛开“善良、爱 心”等关键词,只谈“心动与行动”“不能”与“不为” 以上情况皆降一档评分。 三、判分等级 建议 44 分切入。一类卷 54 分以上;二类卷 48~53 分; 三类卷 42~47 分;四类卷 36~41 分;五类卷 24~35 分; 六类卷 23 分及以下。 四、个案处理 1.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 原则上不超过 23 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 不超过 10 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 5 分。 2.写成诗歌的,提交问题卷。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 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 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 40 分(不满 100 字,0~4 分;200 字左右,5~8 分;300 字左右,9~ 15 分;400 字左右,16~20 分;500 字左右,21~25 分; 600 字左右,26~30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 得超过 30 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评分 最高不得超过 20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 10 分。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提示 一等卷 48~60 一等上 54 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体现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灵 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侧重议论的,能紧扣 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例证和议论精准、灵 动、深刻、情理相融,思维品质突出;侧重叙述的,感情 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奋斗细节巧妙展开,有独特的构思 鲜活的语言,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一等下 48-53 分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体现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点, 层次分明。侧重议论的,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 有逻辑性;侧重叙述的,能聚焦某个现象,主旨准确,有 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 二等卷 36~47 二等上 42—47 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体现主题的主体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思路清 晰,结构完整。侧重议论的,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 清晰;侧重叙述的,主旨明确,叙事完整。 二等下 36~41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体现主题的主体内涵。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 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侧重叙述的,主旨大致明白,结构 基本完整。 三等卷 24—35 三等上

docx文档 2022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高中作文 > 文档预览
24 页 0 下载 7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22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第 1 页 2022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第 2 页 2022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第 3 页 2022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第 4 页 2022高考思辨类作文“变与不变”讲评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9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2-07 14:06:3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