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 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 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 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 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 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 “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 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 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 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 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 中日月长”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 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 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 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 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 者也无从看到。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 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 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 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 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杨、索 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 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 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 人物各具身份神态。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 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 上。”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 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 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 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 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行文没有让梁中书轻易脱 险,而是在他逃遍东南西北四门和三闯南门的过程中,由 内往外地辐射出圆形的视角,把瞬间遍及满城的战火统一 于一人的眼光之中。   视角可以分为内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 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 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 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昀的《阅微草堂笔 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 角,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院一位官员从征伊梨,突围时 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 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 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 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法。最后 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 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 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 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 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 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B. 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 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C. 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 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D. 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 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 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 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 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 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 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 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 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 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B. 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 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 述效果相关。   C. 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 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 能。   D.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 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 举止言谈不俗”,又写黛 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于文无据。 文中只说“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 应”,至于西方语言有没有这一特点及其作用文中并未提 及。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 视”于文无据。文章重在论述中国传统叙事作品的流动视 角和复眼映视式视角的特点和效果,虽然也有和西方定点 透视视角的比较,但并没有阐明孰优孰劣。   B.“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错误。由原文: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 武松大闹快活林:……”可知,作者举“大闹快活林”的例 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 种效应”这一观点。   C.“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错误。根据文中“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 有多重功能:……”可知作者举《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 事是为了论证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功能。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笔记小说“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于文无据。 原文与笔记小说有关的论述在最后一段:“复眼映视式视 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 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 的小小实验室。”这段论述主要谈复眼映视式视角的多重 功能和纪昀的这篇笔记小说的独特之处,没有将其与长篇 作品进行比较。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 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 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 1000 多年。 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 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 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 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   17 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 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 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 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 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 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 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在 1665 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 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 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 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 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 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 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 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 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 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 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 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 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乙 卷)答案及解析   雪晶形态图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 的物理学》)   4. 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乙 卷)答案及解析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乙 卷)答案及解析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乙 卷)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 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 的表述。   B. 开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 对称的兴趣,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 信的结论。   C. 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 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 此机制作出解释。   D. 雪晶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 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则会影 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   6. 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 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D   6.意义:①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打开了人们研究雪花 的一扇窗口,这对后人的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②开普勒 关于

docx文档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教育频道 > 高中教育 > 语文 > 文档预览
48 页 0 下载 9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第 1 页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第 2 页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第 3 页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第 4 页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解析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4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海锋 62023-01-29 15:10:3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BeifangWenku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北方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